乡村四月作品原文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作品赏析
翻开诗卷,江南四月乡村的两幅画面,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幅,自然风景图——
江南四月,岁序的航船已驶进初夏的港湾了。暮春风雨早就送走了枝头百花。山冈上,绿阴如盖;平原上,绿草如茵。在这里,诗人用一个“绿”字来概括它,紧接着又着上一个“遍”字,不难想见,处处葱茏碧绿,郁郁苍苍,绿色已经代替姹紫嫣红成为自然风光的主宰!四月江南洋溢着活泼泼的生机,呈现出蓬勃勃的景象!可是,绿色固然象征青春和生命,作为画面,如果只有绿色,孤零零的,总觉得难免沉闷与单调。
放眼川原,江河湖汊,川渎溪流,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银白色的粼粼波光,在这里,诗人妙不可言地用一个“白”字来指代它,还拈出一个“满”字,可以想象,湖满河溢,水源充沛丰盈。这不但为农桑丰收提供充足的水利资源,而且在画面色彩的搭配上,“绿”与“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是把四月江南大地装扮得更热闹与俏丽么?
“黄梅时节家家雨”。刚到四月,江南就常常飘起霏微细雨来。诗人用“烟”来比喻它,像轻轻淡淡的烟雾似的弥漫在宇宙空间,营构出一种“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司空图《诗品》)的惝恍迷离的“冲淡”美境界,这不是更富有诗意么?
明明是在“如烟”的细雨里,人们听到杜鹃的啼唱声;诗人却反过来说,是“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不是说,只有在杜鹃声传播的范围内,才是如烟细雨飘洒的空间?
子规,就是杜鹃。据《本草·杜鹃》篇说:“田家候之,以兴农事。”那是说,杜鹃是庄户人家农事的征候。听到杜鹃啼叫,农事活动就开始了,所以人们又把它呼为“布谷鸟”。在这里,诗人无疑是把它作为农忙四月的借代语。那意思是说,在这杜鹃啼唱的农忙四月间下起霏微细雨。这样,在这四月乡村朦胧清淡的画面上,不只是有了色彩,还有杜鹃婉转的歌声。有声有色,这幅自然风光的画面真是太美了。
第二幅,社会风情画——
乡村四月,紧张的农事活动也就开始了。既要采桑、浴蚕、缫丝、纺织、又要插田、栽秧、播种、锄草。在这里,诗人用“才……又”的承接句式,旨在说明乡村四月农事一茬接一茬、一桩接一桩,农民们没有喘息机会,没有打盹功夫,大家都处在高频率、快节奏的紧张忙碌中。可是,诗人不说“忙人多”,而说“闲人少”。这种“反面见意,以少示多”的表现手法,不是使诗章更加含蓄隽永、别饶情趣?当然,从“闲人少”的繁忙农事中,我们仿佛看到四月乡村那川流不息的矫健身影,也仿佛听到那紧张杂沓的步履声声。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从诗章里仿佛传来江南乡村人们欢乐爽朗的笑声……
这首小诗从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两个侧面,为我们描绘出一帧江南四月乡村的全景图,不但表现了诗人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也反映出诗人为江南农村人民赢得短暂和平劳动生活的喜悦情怀。
乡村四月作者简介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亦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人,淳祐十年(1183)登乡荐,未仕,“永嘉四灵”之一。
有《苇碧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