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赏析-宋代徐玑古诗-初秋晓景画新凉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3:37

新凉作品原文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新凉作品赏析

一天清晨,诗人也许是受好心情所驱遣吧,披着习习清风,想到近郊走走。既没有预定目的,也就信步由之。走着、走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初秋清晓的画面:

当然是昨夜下了场透雨,田垄里的水都满满的。稻子该是吐穗扬花的时候了,稻叶齐刷刷的,生机蓬勃,长势喜人,看来今年总算是赢得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吧。记得北宋时期,苏轼在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也是下了一场好雨,恰逢官舍新建的亭子竣工,于是他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了《喜雨亭记》,说: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是啊,昨夜真是下了一场喜雨,不但给饥饿中的人们带来几分丰收的希望;不也给饱受漫漫炎夏酷热煎熬的人们送来些许清凉?你说,诗人能不高兴么?

在这雨后清晨,田野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像笼罩着一张轻纱似的帷幕,朦胧缥缈,梦幻一般。空气湿漉漉的,沁人肌肤,显得特别凉爽,真个使人意惬神怡。到初升的朝阳从树林间穿透过来,慢慢有了些许热力,“晓烟”也被压得“低”下去,渐渐地淡化,悄悄地消散……

走着,走着,忽然传来清脆的鸟啼声。诗人驻足谛听,那不是黄莺歌唱么?是不是“黄莺也爱新凉好”呢?诗章着上一个“爱”字,这个自然界的小精灵,顿时被人化了,它也懂得“爱”和“恨”的情感了。是的,诗人绝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有生活依据的:你想,在那烈日高照的炎炎夏日,整个宇宙空间被烘烤得简直就像一架巨大的蒸笼,连儿也蜷缩在枝头上热得拼命地嘶叫:“知了,知了”;黄莺还不是躲在浓密的树荫里噤口无言,热得连大气也不敢出?今天它居然放声歌唱,这不是为了唱出对“新凉”的喜爱么?

诗人正在遐想间,突然一道金黄的闪电从眼前一划而过。诗人定睛细看,那不是一只黄莺扇动矫健的翅膀飞进青山浓密的阴影里去么?你听,它正在亮开圆润而婉转的歌喉继续它欢乐的歌唱哩!

无独有偶。晚唐诗人韩也写过一首“秋凉”的诗,诗题是《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把两首诗粗略的比较一下:韩诗扣住将寒未寒的“已凉”天气为女性代言,从节令的悄然迁逝中流露出青春易老的惋惜和感伤,唱出的是秋闺独处的寂寞与惆怅,诗歌情调是低沉的;徐玑这首“新凉”诗呢,无疑是紧紧抓住人们历经炎暑煎熬后骤得“新凉”的快感,从而表达芸芸众生的普遍心理,抒发出一股乐观向上的喜悦情怀。

这首小诗的艺术营构也颇堪玩味——

如果说,开章两句中“水满”、“烟低”的画面是融情于景,通过雨后新晴的田野景象来表现诗人心头的喜悦;那么,后面两句中黄莺啼唱的描写则是移情于物,把诗人骤得新凉的快感转化为小生灵的歌声。全诗没有一个字明写人的情感活动,而人们喜悦的情感却洋溢于字里行间。这支“新凉”短唱不是更显得含蓄隽永、别有韵致么?

新凉作者简介

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历官建安主簿、龙溪丞,武当、长泰令。与陈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

有《二薇亭集》。

更多徐玑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