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作品原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作品赏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说村头这块“小池”吧,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就默默无言地躺在这里。尽管人们天天从它身边经过,又有谁会钟情于这一泓清碧呢?一天,杨万里以偶然的机缘来到这里,他以诗人的慧眼对小池和周边的环境引起热切的关注——
先说池头那一脉清泉:年复一年地把涓涓细流缓缓地流进池内,也许因为它是那么悄无声息吧,谁也没有去注意它。诗人却异想天开地先是用“眼”来比喻那泉水的洞口,使并不起眼的泉洞顿时变成善于流转的秋波,显得顾盼多情,好像有了活泼泼的生命;接着诗人又抛出一个“惜”字来,好像它有情感和理性,也懂得对泉水百般呵护与珍惜:它使泉水长流不断,为小池输送源源不断的甘泉,给人们带来饮用的方便;给村头平添一汪碧绿,也有助于观瞻;它之所以不紧不慢地细细长流,是为了不使泉水四溢,以免给人们造成出行的尴尬。一个“惜”字,一石三鸟,妙不可言。
这开章第一句,诗人用自然人化的手法,简直把池头的泉水写得活起来了。
再说池边那棵古树:它俨然一名忠诚的卫士,一直守卫在“小池”身边。不论白天黑夜,不管寒来暑往;不惧雪侮霜欺,不怕雨骤风狂。太阳为了嘉奖它不渝的忠诚,把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它宽广的树冠上。古树既不以此感到骄矜,也不把阳光完全据为己有,又把它转化为树冠的浓荫,原封不动地覆盖在“小池”上。有了树荫的照映,池水更加澄澈碧绿,显得更加妩媚了。古树也把池水作为妆镜,在池水中倒映下清晰的倩影。它是醉心于在浓荫庇护下泉水的温柔潋滟,还是自我陶醉于身躯挺拔的伟岸风流?
第二句诗人信手拈来一个“爱”字,不难想见古树的顾影自怜,更能显出小池的风情万种!
后两句诗人把审美观照聚焦在池面上——
定睛细看,池面上露出一丁点儿新绿,无疑那是刚刚露出水面的新荷。如果稍不留神,绝不会发现它。你看,那“尖尖角”上站的是什么?那么小巧玲珑的造型,俨然天工造就的袖珍型艺术雕塑品,真的美极了。细细打量,哦,那不是一只小蜻蜓么?
这不但给小池平添一道绮丽的景观,在诗歌史上也为我们摄下一道独特的风景!
“才露”,是小荷生长中刚发生的事,是现在时;“早有”,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已成为过去时。这就是说,当人们还没有发现这新生小荷的时候,那蜻蜓就站在“尖尖角”上了,我们怎能不惊叹这小蜻蜓观察新生事物的敏锐呢?
比诗人稍长的陈与义在创作实践中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春日》)是的,当一道新奇的好景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视野,也刺激了创作的冲动;可是当要形诸文字的时候,却飞得无影无踪。杨万里不但敏锐捕捉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灵动瞬间,并迅捷地把它定格为永恒的艺术画面,实在弥足称道!
小池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官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作诗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
有《诚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