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作品原文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作品赏析
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朝廷诏命,以资政殿大学士的名义出使金邦。当一行人来到北宋故都汴京,踏上城内横跨汴河的州桥(就是《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天汉州桥)的时候,向南望是京城的正门朱雀门,向北望是宣德楼,诗人不由感慨系之:“皆旧御路也”(见诗题下自注)。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北宋皇帝车驾通往京城内外的必经之路啊!想当年,车水马龙,毂接辐辏,该是何等热闹;可如今,沦陷区人民在金人刺刀下过日子,谁不是噤若寒蝉?诗人抚今思昔,百端交集。在这里,之所以用“天街”来指称它,不正是为了表达对故国的缅怀、发黍离的悲痛么?
这时候,诗人发现州桥上聚集了一群人,两鬓斑白,垂首而立,脸色黯淡而凄苦。诗人上前一打听,原来是沦陷区的父老们得知故国使臣来到这里,大家不约而至。由于金人长期的高压统治,他们早就丧失了大声痛哭的权利,只能强忍着眼泪,把仇恨埋在心底,把痛苦写上眉梢……
这既是诗人对父老们当时神情心态最形象的描画,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感受到诗人心弦的颤栗!
沦陷区人民的渴盼与热望,在心里埋藏了整整四十四年。今天终于向故国使臣们发话了——
什么时候才真的有“六军”到来呢?这里之所以挑出“真有”一词,无疑是因为父老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这个问题,也得到过充满希望的回答;到头来却像美丽的肥皂泡,一个个相继破灭了。他们仍然没有绝望。你看,他们不还是满怀希冀地在这州桥上年复一年地等待皇帝的车驾么?
面对父老们的询问,又该怎么回答?是说朝廷正在调集军队,不日就能解救你们,这不是编造瞎话来欺骗大家吗?还是如实告诉他们:朝廷正忙着歌舞升平,根本没有心思来顾及你们的死活。看着这些须发尽白、望眼欲穿的父老们,这些话又说得出口么?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只有饱受心灵痛苦的煎熬;作为故国使臣,只有付诸难堪的沉默!
倒是陆游在读了范成大出使金邦时所写的《揽辔录》中记载的这一幕之后,写了一首诗: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朝廷上衮衮诸公为了各自既得利益,结党营私,不惜排斥异己;那些决策者们只顾醉生梦死,为了偏安一隅,竟然杀害抗金名将。父老们纵然泪湿衣襟,收复失地还有希望么?——这算是陆游替范成大向沦陷区父老们交上一份迟到的答卷!
值得玩味的是:范成大既碍于某种原因不能直面回答,又为什么极真切地记载了这尴尬的一幕?
这一悖论式的诗歌艺术营构,是为了对南宋小朝廷不图恢复进取、一味采取投降妥协政策的讽刺与批判呢,是为了唤醒他们救国救民的良知从浑浑噩噩中奋起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见仁见智,还是留给聪明的读者去思考吧。
州桥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淳熙中任参知政事。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有《石湖居士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