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赏析-宋代陆游古诗-铁马冰河壮士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3:1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作品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作品赏析

“僵卧”,就生命状态说,是直挺挺地躺着,肢体不灵活,行动不方便,形貌苍老,病态恹恹。“孤村”,就生活环境说,孤零零的村落四无依傍,交通闭塞,萧瑟荒凉。诗人这样描写生命状态和生存环境是有依据的: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光宗绍熙三年(1192),诗人被罢斥回到山阴三山村已历四个年头了,当时已届六十八岁高龄,风烛残年,朝不虑夕,祠禄时有中断,常常弄得饔飧不继。

可是,他既不考虑残躯的体衰力薄,也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否泰;不为孤立无助而悲哀,也不因穷愁潦倒而沮丧。凭一颗灼热的赤子之心,还是想为国家的安全去戍守艰苦荒寒的边防要塞!在这里,诗人不说“要塞”,而是用“轮台”来借代,是值得深思的。我们知道,新疆境内的轮台本来是祖国领土,汉武帝时曾派兵驻守过,如今却沦为金人占领区了,如果我们只顾醉生梦死,再不守卫前线边防,那不会有更多的“轮台”沦于敌人铁蹄之下吗?

有诗评家用王勃的话来评价陆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实,诗人哪里还敢有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奢望?只不过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为抗金御侮,想献出一份残年余力罢了。曹操不是有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么?

后两句通过“梦”的记述,把爱国主义情感推向高潮——

就在农历十一月四日那天夜里,风雨大作。诗人在《大风雨中作》诗里对这场暴风雨有过形象的比喻:“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那怒吼的狂风仿佛要把高山掀倒,那倾泻的暴雨简直像黄河决了口……这样的暴风雨之夜,诗人哪里睡得着?只不过因为夜太深了,朦朦胧胧地听到这风声雨声,似梦似幻,在诗人面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图景——

他骑着披着铁甲的骏马,在冰封雪舞的北国山河纵横驰骋,追击金人溃败的骑兵……

诗人说这是“梦”,真的是“梦”么?

记得诗人在弋阳道中遇大雪,也是这样描写“梦”:“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还有人从陆游的诗集里作过粗略的估计,发现他的纪梦诗竟多达一百多首,大多是“铁马冰河”的梦。这就耐人寻味了:在那山河破碎的日子里,诗人备受精神的煎熬,本来就很难有梦,为什么纪梦诗反而那么多呢?

如果我们细细一想,不难发现这里有两个原因:

其一,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铁马冰河”之梦,正是诗人为之魂牵梦萦的心理折光,它曲折地反映了抗金救国的强烈愿望。

其二,诗人知道,南宋朝廷为了保全既得利益,但求偏安于江南一隅,“铁马冰河”的厮杀,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事,诗人以梦幻形式出之,不正是对不图恢复的南宋君臣的婉讽与批判么?

近代学者梁启超《续陆放翁集》诗对陆游是这么评价的: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是继岳飞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当之无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多首。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