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绝为亚卿作》(其五)赏析-宋代韩驹古诗-江潮流泪寄相思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2:59

九绝为亚卿作作品原文

九绝为亚卿作(其五)

韩驹

君住江滨起画楼,妾居海角送潮头。

潮中有妾相思泪,流到楼前更不流。

九绝为亚卿作作品赏析

既然“樽前抵死留”(组诗之三)都无济于事,分手当然是无可挽回的了。从今往后,各自天涯。也许你会住在大江边一座装饰华美的高楼上,不用说,是用清歌美酒来消遣自我生活时空;可我呢,却只能蜷居在大江入海处的一隅,朝朝暮暮眼巴巴地迎着浪潮卷来,又眼睁睁地送潮头退去,在寂寞和空虚中打发冷落无聊的岁月……

这开章两句,写“君”居住在“画楼”上,生活的舒适自不待言;写“妾”眼看潮来潮往,精神的空虚昭然若见。之所以构成这么鲜明的对比,从表面看,似乎是表示一种怨艾之情;深入一想,恨得深缘于爱得切,还不是为了说明骨子里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

读后两句,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纵然你年年月月江边看潮,纵然你朝朝暮暮泪下如雨,充其量也不过泪湿衣襟罢了,潮水中怎么会有“妾”的“相思泪”?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眼泪随着潮水流啊,流啊,一直流到“君”住的“画楼”前,再也不流了,就此打住了,难道真的有一根爱情相思的魔棒,来指挥泪水的流向和行止么?

说白了,诗人还不是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女主人公对心上人殷切的相思?诗歌的艺术构思有两点值得玩味:

其一,相思本来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东西。人居两地,怎么来传达相思?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无形的相思物化为有形的眼泪。有人说,眼泪是心灵痛苦的汁液。也有人说,眼泪是女人进攻的武器。你想,她为你流了那么多眼泪,随着潮水淌到你居住的楼前,你纵然是铁石心肠,能不为之感动吗?

其二,本来是刚刚分手,“君”在何处卜居,还是一个未知数。诗歌开章却巧妙地把他的“画楼”定位在“江滨”,这就为后面泪流入江埋下伏笔;最后一句眼泪流到“楼前”,正好与开章“江滨起画楼”相照应。这样,首尾相接,形成圆形结构,诗章不俨如一件无缝天衣?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从诗题看,作者显然是为一位男性朋友写作的;可是从诗歌文本看,“君”与“妾”却是一对恋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宋人胡仔是这么解释的:葛亚卿曾经与一位风尘女子相爱,短期分手,却又两情相依。亚卿向诗人讲述了这一爱情经历,于是诗人以代言体的形式,用这位女子的口吻来表达两人别离的痛苦。(《见苕溪渔隐丛语》后集卷二十四)这样,不更显得真挚感人?

其二,在一般情况下,风月场中,不过逢场作戏罢了,真的会有这么缠绵悱恻的真挚爱情么?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婚姻未必都是爱情的产物,它常常服从家族中的利益的需要,蜕化为政治行为的附庸;倒是有些突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婚外恋情,确实是出于两情相悦。南宋词人姜夔曾经爱上一位合肥女郎,最后不得不劳燕分飞的时候,不也是留下了“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的断肠佳句么?

九绝为亚卿作作者简介

韩驹(?—1135)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后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南渡后知江州,卒于抚州。诗源出苏轼,受黄庭坚影响很大,但能自具特色。

有《陵阳先生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