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赏析-宋代张耒古诗-思与境谐感物吟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2:57

夜坐作品原文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夜坐作品赏析

也许是油尽灯枯吧,案头的灯光忽明忽灭,摇曳不定,诗人却一点睡意都没有。他坐在案前,翘首望望窗外,天幕上那明镜似的朗月特别皎洁,如水的月华洒在大地上,也照耀得格外明亮。庭院里没有人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该入睡了吧。

正百无聊赖间,诗人仰头望望天上,已是斗转参横,夜静更深了。再俯身看看地面,草丛上、灌木上都现出了隐隐的银白色,他知道,这是“夜霜欲落”的时候。在这里,诗人拈出一个“欲”字来,不正好表现出夜霜将凝而未凝的动态过程?可是,诗人说“气先清”,就有些使人费解了:“气”并没有具体形态,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知道它在霜华未落之前就“先清”了呢?

细细一想,如果不是“气清”,庭院里的月光哪会这么澄澈明亮,地面的景物又怎么能这么纤毫毕现呢?诗人做出“气先清”的判断,使你不得不惊叹他对事物的观察真个是洞烛幽微。

开章两句无疑是描写庭院的环境。空庭月白,悄无人迹,在安恬静谧中不也透出几分寂寞与凄清?

后两句,诗人把审美观照的艺术镜头聚焦在梧桐叶落上——

“秋雨梧桐叶落时”。桐叶飘落,节令已届深秋了。欧阳修曾经在《秋声赋》里阐述过秋在岁序中的使命:“秋,刑官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既然造物主赋予秋以杀伐的威严,草木们自然难逃衰谢的宿命。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使然。诗人却以敏锐的诗心和悲悯的情怀,破天荒地提出一个不同凡响的审美发现:你听,那几片桐叶迎着西风发出瑟瑟声响,不正是因为不甘衰谢,为他们的凋零陨落作最后的抗争呐喊么?

也许有人会说,寒秋叶落是岁序运行中草木荣枯的规律,虽不是司空见惯,诗人为什么偏要想入非非呢?

如果我们细细地玩味这最后一句中的“尚”字,不难窥见其中端倪:“尚”,副词,在这里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诗人正是从自然生命的律动中引起心灵的震撼,从而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啊,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征途上,谁没有碰到过荆棘坎坷,哪儿没有艰难险阻?草木无知,在濒临绝境的时候,尚且敢于作最后的抗争而奋力挣扎;更何况有情感和理性的人?当人们身处逆境,遭遇困厄的时候,更不能消极沉沦,一定要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前贤不是说过,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么?

在后两句中,诗人思与境谐,感物吟志,为读者谱出一支励志之歌。

这首小诗的艺术营构尤堪称道。前两句中月白气清,夜霜初结的深秋画面,当然是诉诸视觉感知,是为后两句梧桐叶落提供季节铺垫;后两句中梧桐叶落声无疑是一种听觉形象。之所以能捕捉这一细微声息,也正是因为前两句中庭院无人的静谧环境。这种因果关系的组合,结构绵密,既饱含着人生哲理,也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夜坐作者简介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熙宁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大学士知润州。坐党籍被谪。徽宗时,历知颍州、汝州,谪官后晚年居宛丘,人称宛丘先生。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柯山集》。

更多张耒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