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嵩山》赏析-宋代张耒古诗-层层铺垫画嵩山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2:57

初见嵩山作品原文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初见嵩山作品赏析

当然是因为仕途坎坷,近年来,命运的长鞭驱赶诗人在尘埃弥漫的古道上奔走不暇,夜以继日地鞍马劳顿,一个“困”字,活画出疲惫不堪直至心力交瘁;你说,他怎么不想寻找一块安定的绿洲抚慰一下憔悴的心灵?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这时候,巍巍青山突然出现在面前,使沉重而又郁闷的心怀豁然开朗,可以放松绷紧的神经舒心一笑,喜悦之情在“赖有”一词中款款传出!

我们明白了:开章之所以要写出当前辛苦奔波的遭际,并非“顾左右而言他”,正是为了突出此时此刻“青山”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因为只有“青山”才能送给诗人精神的慰藉。当年大诗人李白带着怀才不遇的愤懑离开长安流浪十年之久,当他来到安徽宣城的时候,于百无聊赖间,使他“相看两不厌”的,不也是“只有敬亭山”么?

可是,诗题明明是“初见嵩山”,这第二句写的不过是“青山”,是山的泛指。诗人这么一铺垫,就会形成一种迂回之势,就像古装戏舞台上大将出场先紧锣密鼓以造成气氛一样,不是可以激起读者更急于一赌嵩山风采么?

到这里,嵩山总该露面吧,哪知第三句诗人偏偏使出尺幅兴波的本领,平添一道曲折。他说只怪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连绵,密布的乌云俨然一张厚重的帷幕把嵩山遮盖得严严实实。你纵然想急于见到嵩山,一慰生平的渴慕,可是你又有什么办法来赶走乌云呢?是啊,既然有幸来到河南登封,总不能与嵩山失之交臂吧。

造物总算有情,到“日暮”时分,骤然刮起的“北风”吹得云消雨散,阴沉沉的天空终于换成了笑脸!

这真叫天遂人愿,现在可以一睹嵩山真面目了,作为生活中的游子,当然值得庆幸;可是作为诗人却颇费踌躇——

嵩山是我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之一,在“五岳”中号称“中岳”。山峰高耸,胜迹云集。在一首绝句里只剩下最后一句,又该怎么来表现它?是形容它高峰笔立,是描画它怪石岩?是写山上的参天古树,是画山头的飞瀑流泉?区区七个字容纳得了么?你纵然有纳须弥于芥子的功夫,有笔参造化的能耐,恐怕也无所施其技吧。张耒真个是聪明人,最后一句实在是不同凡响,它说破云而出的是几座“清瘦”的山峰。

无疑,用“清瘦”来形容山峰,这是超越实体形貌的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出神入化地传达出嵩山的风神与韵味。与其说这是一种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法,倒不如说,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对象化!如果说,当年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是为了表现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傲岸情怀和潇洒风致;那么,从“清瘦”一词里,我们既可以想象出嵩山的高入云表与嶙峋峻峭,难道不可以烛照出诗人的精神向往和理想追求?

初见嵩山作者简介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熙宁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大学士知润州。坐党籍被谪。徽宗时,历知颍州、汝州,谪官后晚年居宛丘,人称宛丘先生。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柯山集》。

更多张耒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