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五首》(其一)赏析-宋代秦观古诗-夜雨初晴的春景图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2:55

春日五首作品原文

春日五首(其一)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五首作品赏析

从第一句“一夕”看,雷声整个晚上轰鸣不息,或疾或徐,时断时续,有时如远风呜咽,有时像近水滔滔。诗人用“轻雷”来形容,说明并没有爆出过雷霆万钧的声威,没有炸起过惊天霹雳的巨响。在诗人听来,简直是既雄浑又温和的天籁,既辉煌又优美的乐章。

春雨潇潇洒洒,诗人用“落万丝”来比喻它,可见它的浓密度可以润万物,可以浥轻尘;却自始至终如轻丝细缕,悄无声息,决不会惊扰你的春宵好梦。这样的轻雷细雨,怎能不使人爽心悦耳、意惬神怡?

第二句的“霁”字告诉我们,第二天早上,终于雨止天晴了。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涤,空气格外清新,阳光也格外灿烂。明明是阳光“照”在庭院里建筑物的绿色琉璃瓦上,诗人却偏偏在“瓦”字前拈出一个“浮”字来。钱钟书先生是这么解释的:“‘浮’字描写太阳在光亮物体上的反射”。他还举唐人李商隐《宋诗选注》、《戏赠张书记》诗为例,说:

“诗所谓‘池光不受月’,‘不受’也许是‘浮’字的好解释。”

是啊,雨后阳光投射到光亮的琉璃瓦上,反射出闪闪不定的光泽,远远望去,不俨然阳光在瓦上漂浮么?由于琉璃瓦是层叠的,反射出的光波也就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诗人用“碧参差”来形容这变幻不定的碧绿色光的图案,你说,这能不算传神写照、体物入微?

后两句诗人把审美观照的焦点转移到庭院里的花木上——

先看那惹人喜爱的芍药吧。本来是花瓣上宿雨未干,诗人却别出心裁地说是含着一腔“春泪”,这不明明是用自然人化的手法把它比成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么?她为什么有泪?是刚刚闯进爱情的禁区却偏偏尝到爱情的苦涩么?其实,眼泪也未必全是痛苦的液汁,也许是因为春雨夤夜送来滋养而深深感动吧,要不,诗人为什么会说她如此“有情”呢?

再看那院墙边的蔷薇吧。本来是攀附在其他植株上,诗人却凭借美丽的想象,拈出一个“卧”字来,仿佛她春睡未足,犹卧枝头。诗人又用“无力”来形容她那娇慵的情态,呈现在眼前的不俨然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睡美人么?

秦观真称得上是一位敏感而细腻的诗人,庭院里的春花经他这么一描画,简直是妩媚动人、风情万种!哪知,这些女性化的妙喻,却惹出诗评家们好一番热闹来——

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对此持反面意见: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却为秦观辩护:

“先生休讪女郎诗,山石拈来压晓枝。

千古杜陵佳句在,云鬟玉臂也堪师。”

苏轼倒是持论公允,他以评书法为例: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是的,就像“燕瘦环肥”、各尽其妍那样,在诗歌审美领域,既要有阳刚美,也要有阴柔美;不但有雄奇,也要有婉丽。刚柔相济,才能成就祖国诗坛的博大精深与蕴涵丰富。我们在评诗的时候,又何必厚彼而薄此呢?

春日五首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坐元祐党籍贬处州、雷州。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淮海集》。

更多秦观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