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出自宋代吴文英的《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诗词原文是:“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作品原文】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吴文英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赏析】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周邦彦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秋入”两句,点“雨”。此言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室外檐水嘀嗒,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越娥”两句。此言越地多水泊,如今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相间”两句,言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词人春天时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晚舂”三句承上。此言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新稻炊香”句,也可知此词作于晚稻收获之后。上片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
“清磐”两句,祈祷雨止。“炷”,即灯芯也。此言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阿香”两句,引神话传说追究“霖雨”之因。“阿香”,传说中雷部推车女。据《后搜神记》云:“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向晓,周看所宿处,止见一新冢。”“玉女”,华山女神名。此处是说: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而华山女神却因为这“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人驾”两句承上,引“宝莲灯”神话传说,道出“玉女幽素”之由。因为女神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此“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华山。所以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夫君还没有归来之时,“玉女”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采菱”三句,默祷雨止。此处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采菱”,应候晴天,所以词人选它作雨止的庆贺曲。下片重在祈祷雨止。
【作者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概述图参考资料:“吴文英 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