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作作品原文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梦中作作品赏析
披读诗章,在我们面前俨然次第展开的四幅画卷——
第一幅画面:秋山笛韵图
月华如昼,“千山”照彻。时令已届深秋吧,加上夜深了的缘故,飒飒秋风给人送来森森寒意。这是什么地方?诗人正诧异间,忽然夜风中传来清晰的笛声。婉转悠扬,如同仙乐一般。诗人想,在这万籁俱寂的秋夜,是谁吹奏的?吹笛人呀,你纵然吹出流水高山的雅韵,可是在这里,“千山”叠叠、障碍重重,哪儿去觅得知音呢?这时候,一股孤独、寂寞的情感潮水,不由漫上心头……
第二幅画面:百花竞艳图
姑勿论是春日的芳甸,还是贵邸的花园,在这里,“百种”鲜花,竞相开放,嫣红姹紫,溢彩流光,好一个热闹美丽的所在。可是,从“路暗迷人”看,显然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周围黑的,使你看不清道路,辨不清前行的方向,你说,教人怎能不感到惶惑与迷茫?
第三幅画面:樵山对弈图
这幅画面显然是取材于古代一则神话故事。据梁代任写的《述异记》说,晋代有位樵夫王质有一天进山砍柴,看见二童子正在下棋,他于是拿着斧子在旁边观看。童子也许是见他面有饥色,就给了他枣核一样的东西,王质吃了,果然不饿。到一盘棋终了,童子指着王质的斧柄说:你的斧柄烂了。到王质赶回家时,家乡面目全非,时间过了百年……
第四幅画面:“酒阑”归念图
是宾客筵宴呢,还是朋友间的小酌?反正是“酒阑”人散之后,自己也意兴阑珊。正当百无聊赖间,却勾起纷繁的思绪:与其在宦海沉浮,倒不如归去!一股“思家”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幅画面,各异其趣,时空不同,情景有别,既看不出共同的主题,也找不出内在的联系,诗人却把它们组合在同一诗章里,依据是什么呢?
诗题告诉我们:“梦中作”。是的,一个人在梦境中,神思恍惚无凭,梦象缥缈不定,忽东忽西,或春或秋,时空错位快,场景变换大,所以《宋诗精华录》的编纂者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还加了一句短评:“如有神助”。看来陈衍很欣赏这首小诗,可惜他并没有具体解说喜欢的理由。
诗歌史上确实有不少记梦的佳作。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一下,哪一首记梦诗不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哪一首诗的主旨不是诗人心灵的折光?就拿陆游来说吧,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作过统计,在他的诗集里记梦诗多达九十九首。篇什虽多,诗歌主旨还不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他抗金救国的炽热情怀?诗作者欧阳修这首《梦中作》,究竟是想说明什么呢?
这首诗是载在《居士集》卷十二里,从前后二首目录原注来推断,可能是写于宋皇元年(1049)前后,诗人在颍川任职期间。早在天圣八年(1030),诗人刚二十三岁时就进士及第,本想从此在政坛大展宏图,哪知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受到牵连,几遭贬谪,离京外任。欧阳修尽管是个襟怀豁达的政治家,毕竟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胸怀经邦济世之才,却不能得到朝廷信任与重用,犹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遥想前程,重重障碍,怎能不感到冷落凄凉?虽然偶然有繁花似锦的际遇,可是“路暗迷人”,却始终找不到进身的出路。一想到时局变幻如棋,政坛波谲云诡,每当酒阑人散之后,又怎能不萌发退隐田园的归念呢?
这四幅看似不相连属的画面,其实,不正是诗人一帧次第展开的心灵画卷么?
梦中作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知谏院,知制诰,因拥护范仲淹新政,贬知滁州,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后新法,贬官,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