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寇公二首》(其一)赏析-宋代茜桃古诗-敢向樽前唱讽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2:21

呈寇公二首作品原文

呈寇公二首(其一)

茜桃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呈寇公二首作品赏析

“一曲清歌”换“一束绫”罗,唱歌的“美人”嫌酬值偏“轻”;诗作者却认为酬值偏“重”。那么,究竟是轻了,还是重了?

文艺学不同于经济学,审美观也有别于价值论。要想找到一种合适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交换的合理性,难。

在中国诗歌史上,却偏偏出现过这种难以评判的交换,如: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只能算富贵人家子弟纵情挥霍而一掷千金。

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何牛头充炭值。”这当然是宫廷里恃强凌弱而巧取豪夺!

那么,这里“一曲清歌”与“一束绫”的交换又是怎么发生的?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中曾记载过它的交换背景:

“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命歌数阙,公赠之束,歌者未满意。茜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

这位宰相大人一边用“金钟”喝着好酒,一边听美女唱着“清歌”,醉醺醺了,飘飘然了,一出手就赏赐这位歌女一束绫罗;歌女呢,认为这点赏赐与她的才华不相称,还想多要一点。乍看来,这似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事;你茜桃不过是一个旁观者,对这一交换现象又该怎么评判呢?

茜桃真是个聪明人,她既不是公然指责宰相的恣意挥霍,也没有正面批评歌女的贪得无厌,只是申说织女劳作的艰辛——

且不说种桑,养蚕,缫丝这一系列的劳动过程;单说纺织吧,那些可怜的织女们,一年到头,蜷缩在破败昏暗的窗前,为了织出美丽的云锦,有谁知道她们有几百千回的抛梭往返、精心纺织?为了紧赶工期,又有谁知道她们有多少次通宵达旦、长夜无眠?

为了使这一观点更充实,茜桃同时还写了一首诗: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北风呼啸,滴水成冰,那些织女们穿着单薄的衣衫瑟瑟发抖,一边呵着冻僵的双手,一边抛梭纺织,她们顾不上寒冷和饥饿,只是苦于“腊天日短”,织物日不满尺。你说,她们用尽浑身力气,熬干全身心血,织成“一束绫”罗,怎么就抵不上美女的“一曲清歌”呢?

无疑,诗作者对织女劳作艰辛的细微体察,与其说是对底层劳动妇女的同情;倒不如说是对这位身居高位的宰相大人的婉言讽劝。是啊,这些绫罗织物是织女们累死累活、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为了满足一己的耳目之娱,可以恣意浪费么?

史料说,茜桃是寇准的侍妾,据说寇准生活极度奢侈,可是“世莫非之”(《宋人轶事汇编》),一向宽容忠恕的中国人并没有说他的不是;茜桃却敢于站出来对这位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提出批评,既不怕冒犯他的权威,也不怕失去对自己的恩宠。一个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居然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有胆有识,敢怒敢言,巾帼不让须眉,可敬,可敬!

呈寇公二首作者简介

茜桃(960—1022)寇准妾,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