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作品原文
新竹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竹作品赏析
在清代江苏扬州府兴化县城东门外的护城河上,有一道原铺木板的板桥,称古板桥。杰出的书画家兼诗人郑燮的旧家,即坐落于板桥附近,于是他以自己喜欢的“板桥”为号,还自称“板桥居士”或“板桥道人”。
在历代的文人画士之中,画竹咏竹者不可胜数,但论数量之多与品格之高,无人能出郑板桥其右。他的题竹诗包括竹石兰草合题之诗,现存共计一百余首,为历代画家之最,其中的《新竹》,就是别具风采的一枝。此诗题于他所画的一幅竹画之上,画面上有竹六株,其中一株老竹,五株新竹,新竹依附老竹的根部与主干而生。“龙孙”在此处是竹子子孙的美称,“凤池”即“凤凰池”,此处指高贵的园林。
全诗的主旨由此彰显:新生事物,新新不已,而新生的力量需要的是前辈的爱护与扶持。然而,这种人生哲理不是诉之抽象的说教而是诗意的表现,因而韵味无穷。今日为教师节,吟诵此诗,更是引人思索。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