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行作品原文
采菱行
[唐]刘禹锡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采菱行作品赏析
“采菱曲”本为远古民歌,楚辞《招魂》云:“涉江采菱发《阳阿》。”《阳阿》即当时的采菱曲。刘禹锡诗中说的“相应歌”的“南音”,正是他听到的包括《采菱曲》在内的沅湘一带之民歌。
长期的流放生涯,使诗人接触了民间群众的生活以及他们生动活泼的口头创作。这首诗着意吸收民歌刚健清新的语言和悠扬宛转的音节,以及民歌常用的重叠回环的手法。首四句写秋日白马湖的美丽景象和采菱女初下白马湖的情景,次四句描绘他们采菱的热烈情状,中四句写他们采罢归来系船“市桥步”时的欢声笑语,接下来的四句写众人在晚上欢唱的场景。白马湖在沅水之旁,结尾四句点明地点,也点明他身为北人有缘听到民间美妙南音,是所谓以乐景抒贬谪之哀。
全诗勾画出一幅武陵百姓的生活与风土人情的风俗画,音韵低昂合拍,自然流走,有民歌曲调的风味,而“争多逐胜”“笑语哇咬”的民歌语言,“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的回环接字的手法,更平添了全诗的泥土气息,真是赏心悦耳的“一曲南音”。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