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赏析-[唐]戴叔伦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22:08

苏溪亭作品原文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赏析-[唐]戴叔伦古诗

苏溪亭作品赏析

戴叔伦,中唐的名诗人,约五十岁时任正七品的东阳县令,颇著政绩。苏溪在今浙江义乌市苏溪镇,与东阳县是近邻。《苏溪亭》一诗,应是戴叔伦就近往游的作品。

戴诗人的诗,虽然也有表现民间疾苦的篇章,但闲适情调与隐逸生活却是其主旋律。《苏溪亭》一诗就是如此,它主要表现的,乃暮春的风物景象以及怀人怨别之情。诗的开篇就直接点题,交代了地点为苏溪亭,时间则是碧草无边的晚春。六朝的《西洲曲》曾经唱道:“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佳人念远,游子伤春,诗人设问说:“远方谁在斜倚阑干呢?”避开直叙,以问句出之,更觉其情无限。三、四两句由远至近,镜头拉回到眼前的现实,燕子不回、满汀烟雨、杏花凄寒,象征的正是游子不归、红颜将老。全诗虽均为写景,而情却在景中,作者并不明言其情,让读者去寻索,此乃诗之妙境。中唐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引用戴叔伦论诗的名言是,“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苏溪亭》一诗,就是其诗论的实践与示范。

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更多戴叔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