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兰作品原文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折枝兰作品赏析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是最具观赏价值的花卉植物,有春兰、蕙兰、墨兰、寒兰和建兰五大类,其外形完美而芳香四溢,故而得到众生的普遍喜爱。清代画家兼诗人郑板桥,在他的小品文《兰》之开篇就对它极尽赞美之辞:“叶短而力,花劲而逸。永其香,淡其色。邦国之瑞,山林之客。”
郑板桥对兰花情有独钟,他除了有不少题兰画之诗,还有许多专门的咏兰之作,如组诗《兰》就共达十五首之多。“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城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兰》诗中的兰花,显示的是诗人万物各适其天的思想,更表现了他对于个性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他的《折枝兰》不也是如此吗?折取枝条以供插瓶而让人观赏的兰花,山林原是它的母土与故乡,林中的旭日和飞鸟,本是它朝夕相对的同伴,如今被人为地移栽养植,在仲春时节,它会更加想念故土与故人。本诗的后两句,寓意深远,遣词造句新颖而秀逸,颇有现代诗的风采。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