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品原文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作品赏析
罗隐,名隐而诗不隐。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咏物诗。“瑞”为吉祥之意,此字在诗之首尾各出现一次,用意各有不同。前“瑞”,是大家都说瑞雪兆丰年,后“瑞”,是诗人独说京城长安也就是普天下啼饥号寒的人太多了,这种祥瑞还是少一些为好。咏物诗要入乎其内,同时又要出乎其外,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由此而感发的对生活独到的发现和认识,让读者有所领悟与启迪,此诗正是如此。
今日贫富悬殊,甚至天差地别,每当我看到报刊电视对富豪们及奢侈品的热火宣传时,罗隐之《雪》就常常挟着一股冷风寒意袭上心头。读罗隐此作,我不禁想到民间由来已久的一首打油诗,三个富人对雪联句,一个说:大雪纷纷落地。一个说:都是皇家福气。一个说:再落三年何妨。有一饥寒交迫的穷人在旁续到:放你妈的狗屁!观今鉴古,鉴古观今,这就是作为古典的唐诗的与日俱新的现代意义。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