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原文
壮游
杜甫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宁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曲换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吴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壮游赏析
这和此后的《昔游》《遣怀》都是766年,杜甫在夔州所创作的自传性回忆诗,从其中不但可以看到杜甫的个人生活,还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壮游》这一首,从七岁开始学作诗开始写起,中间按照次序写少年之游、吴越之游、齐赵之游、长安之游及奔赴凤翔乃至还京的经历,贬官后客居巴蜀的艰难生活等,每件事情都以典型的细节展现出鲜明的生活状态,本诗是研究杜甫的生平、思想、性格的宝贵材料。通篇气势奔放,感情激荡。壮,不单指壮年,同时也有豪壮及壮阔的意味。
这是一首自传式长诗,分述幼咏凤凰、东游吴越、放荡齐赵、困守长安等种种经历及安史乱后的种种遭际与困顿。想当年意态昂藏、裘马轻狂的杜甫,晚年唯以之推、渔父辈人物自宽自慰,岂不痛哉!宋人刘克庄梦亡友方信孺后有《沁园春》词曰:“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观杜甫《壮游》,亦生刘克庄之叹也。
壮游句解
1、十四五,杜甫出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其十四五岁时,应当是开元十三四年(725—726)。翰墨场,即文场。这时诗人已经在洛阳岐王李范宅等处聆听李龟年的乐曲。
2、斯文,源自《论语》,此处有文坛领袖含义。崔魏,指崔尚及魏启心。崔尚,武则天久视二年(701)进士。魏启心,中宗神龙三年(707)中进士。班扬,班固及扬雄。这两句是说被崔、魏等前辈所看重,期望很高。
3、开口,随口。咏,吟咏。
4、有作,指诗作。
5、业,既、又。这两句说诗人的性情极为豪爽,又嗜好喝酒,疾恶如仇,性情刚烈。
6、脱略,轻易,这里指他洒脱不拘。小,看不起。时辈,同辈。老苍,指年纪大而成熟稳重的人。杜甫的诗友,例如高适、李白等都要比杜甫大十多岁,“愿卜邻”的王翰和“求识面”的李邕,都比他大二三十岁,此外王维、郑虔等也比他大一二十岁,所以说“结交皆老苍”。
7、“饮酣”句,说的是酒酣耳热之后,开始摆脱拘束,显出直任天真的性情,卓立人生,藐视流俗的气概。俗物,庸俗的人。都茫茫,指不将他们放在眼中。
8、航,指大船。姑苏台,吴王阖闾所建,位于苏州姑苏山上。这两句说先抵达姑苏,已做好出海的准备。
9、扶桑,神木名,传说太阳出于扶桑,此处指日本国。这句是说到现在还在为当时没能前往而扶桑而遗憾。
10、王谢,东晋时为首的两大世族,出现了许多风流人物。阖庐丘墓,《越绝书》记载,位于苏州阊门外,葬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因此称为“虎丘”。
11、剑池,位于虎丘山上,有高达数丈的石壁。长洲,苑名,位于虎丘西南七十里。
12、阊门,苏州城西门。《吴郡志》:“太伯庙,东汉太守糜豹建于阊门外。”周太王之子。《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即周文王),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以避季历。”清庙,指吴太伯庙。
13、枕戈,枕戈待旦,本指晋刘琨事,借用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的典故,以灭吴复国的故事。秦始皇曾经游览会稽,渡浙江,所以说“想秦皇”。
14、《史记·刺客列传》:“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公子光)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除道,即修路。要,通“腰”,要章,悬挂在腰间的印绶。《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年轻时家贫,卖薪以换取生活费,每日砍柴,在树下读书。负薪回家时,就把书放置在担头边走边读。其妻起初也负载相从,久以为羞,请求离去。朱买臣劝告其不从,还是离开了,改嫁给一个田夫,武帝时买臣得到庄助的举荐,担任中大夫,复拜会稽太守,他乘船入吴,见故妻与其夫治道迎官,于是以车载其夫妇,回府供养,其妻惭而自缢。杜甫认为朱买臣这种庸俗、势利、狭隘的行为很可笑,所以说“哂要章”。
15、鉴湖,一名镜湖,位于会稽山阴县,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境内。
16、剡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市。蕴秀异,指风景优美。
17、这两句是说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天姥,山名,位于浙江剡县东五十里。拂天姥,指船从天姥山附近经过。杜甫时年二十四,所以称为“中岁”。贡旧乡,《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开元二十三年,洛阳进行进士考试,家居河南的杜甫依靠州县的推荐,赴洛阳考试,因此说“贡旧乡”。
18、屈贾,指屈原、贾谊。曹刘,指曹植与刘桢。这两句是说文章的气势能够与屈原、贾谊相匹敌,看到曹植、刘桢也不感到其不可及。
19、这两句是说文章写得不合时宜,没能考取,于是离开长安。
20、裘马,指车马、衣裘。这两句说纵游在齐赵之地,乘车马衣轻裘。
21、丛台,战国时赵王所修建,位于河北邯郸,数台相连聚集在一起,因此得名。青丘、皂枥林、云雪冈,都是齐国地名。
22、射飞,射飞鸟。鞚,马勒。纵鞚,驰马。引臂,指射箭时需要以右手拉弦。鹙鸧,鸟名,即秃鹫。
23、苏侯,原注“监门胄曹苏预”。苏预即苏源明,杜甫的老友。葛强,晋山简的爱将,是杜甫的自况。
24、咸阳,借指长安。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初游齐赵,至天宝五年(746)返回长安,大约十年左右,到天宝三年(744)再游齐赵,因此说“八九年”。
25、许与,赞许,《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词伯,文豪或是著名诗人,这里指韦济、郑虔、岑参、高适等人。贤王,指汝阳王李琎。
26、醴,即甜酒。置醴,即预备甜酒。指权贵对文人的尊重,奏赋,指天宝十年(751)在长安献上三大礼赋的事。明光,汉宫名,此处为借指唐朝宫殿。
27、由于玄宗喜爱杜甫所献之赋,命其待制集贤院。轩裳,指车服的华美。天宝十一年,杜甫应召前往集贤院试文章。在长安与诸士人交游,《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也就是所谓的“群公会轩裳”。
28、无所爱,指天宝十四年,辞河西尉事不就之事。行藏,出仕及退隐。《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行藏二字的本源。这里是说痛饮即行藏的选择。
29、黑貂,别名紫貂,此处指貂裘。黑貂敝,用苏秦的典故,感慨事业无成。兀,兀自,有“还”“尚”“犹”等含义,是当时的口头语,后来在词曲当中依旧使用。
30、杜曲,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唐代大姓杜氏的聚居之地。白杨,古人墓间多栽种白杨。这句是在感叹老辈人日少,坟墓日多。
31、这句说乡党相聚,自己的座次越来越高,一天天感到衰老到来。吴见思《杜诗论文》:年齿日长,故坐次日高;凋谢既多,则死生可感。”
32、赤族,被灭族。迭,更迭,指杨国忠、李林甫陷害朝中贤臣。这句是说达官显贵只想着要争权夺利。
33、国马,指玄宗所养的“舞马”及“立仗马”等。官鸡,官家所养的斗鸡。这两句是说皇家的禽兽都是依靠百姓的贡赋所养。
34、这句是说举此一例,则其他方面的奢侈浪费都可以想见。引古,参验古事,对照现实,对于国家的现状极为忧虑。
35、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755)于范阳起兵,南下攻破河北地区,因此说“河朔风尘起”,玄宗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逃到四川,因此说“岷山行幸长”。
36、两宫,指玄宗与肃宗。一个在成都,一个在灵武,父子异地而居,所以说“各警跸”。警跸,即天子出入时的警戒人员。
37、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平凉市西。这句话是指肃宗到平凉收兵兴复朝廷。少海,比喻太子。《东宫故事》:“太子比少海。”骆宾王《自叙状》:“沐少海之波澜,照重光之丽景。”卢僎《上皇太子新院应制》诗:“前星迎北极,少海被南风。”唐人称太子为“少海”。这句是指肃宗以太子的身份在灵武即位,因此说少海旌旗黄,因为唯有天子的旌旗必须用黄色。
38、“禹功”句,夏禹受舜禅让,复传给其子,比喻肃宗受到玄宗传位,后命子(广平王俶)亲征。“涿鹿”句,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征战,此处以蚩尤代指安禄山。
39、翠华,皇帝的仪仗。吴岳,即吴山,位于凤翔附近。这句是说肃宗从灵武镇抵达凤翔。螭虎,比喻强兵。这句是说国内外的兵力都汇聚起来。《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至德二载二月,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40、爪牙,《诗经·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这里代指武将。陆梁,即跳梁,跳跃猖獗的模样。这两句追溯至德元载十月房琯陈陶斜之败,官军失利后,叛军更加强横猖獗。
41、大军,即官军。草草,至德二年五月,郭子仪清渠战败,是因为没有充分准备,因此说“草草”。凋瘵,凋敝,疾苦,这里指为百姓的生活疾苦而感到痛心。
42、补衮,帝王穿衮龙衣,因此称规谏帝王为“补衮”,这里指自己奔赴凤翔任左拾遗。备员,充数,是自谦的话。
43、这两句说对上痛惜两京的沦陷,宗庙被毁,对下怜悯百姓的疾苦。
44、青蒲,天子的内廷,以蒲青为席。廷诤,围绕御座,在朝廷上公开谏诤,即所谓“面折廷争”。
45、上句是说在受辱时,做臣子的怎能惜死呢?下句是说触怒皇帝,但幸好没有受到伤害。房琯罢相,杜甫上疏争论,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因张镐救护才得以免罪。
46、宇县,宇内、天下。这两句是说皇帝仁恕,两京得以收复,形势好转。
47、未央,汉未央宫,这里借指唐朝的大明宫。这两句是说随肃宗返回京师,京师尽管被收复,但是九庙依旧被焚毁,因此在灰烬之中哭泣,带着悲哀上朝。
48、小臣,乾元元年六月,杜甫从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拾遗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因此称为“小臣”。这两句是说自己的议论已经发完了,现在老病客居于远方。
49、困低昂,无法奋飞。这两句是说内心当中苦闷郁结,如同鸟儿被困,不能奋飞。
50、捐,丧。明写秋风凋蕙,暗喻遭到谗谮而出之事。杨注:“公以被谗谮而出,二句即景寓意。”
51、之推,即介之推。春秋时,介之推跟随晋文公出亡,共十九年。文公回国后,奖赏那些追随他出亡的人,介之推没有得到封赏,隐居于绵山。杜甫曾追随肃宗于凤翔,后复弃官,所以用以自比。渔父,以渔父比喻自己漂泊南方。这两句是说尽管为统治者所放弃,但也没有什么怨恨。
52、这句是说那些拥有勋业而得到荣华富贵的人,到了最后,也同样会有岁暮之遇严霜的处境。“荣华敌勋业”,即前“朱门务倾夺”意。“岁暮有严霜”,即景寓意,都是对世事的慨叹。阮籍《咏怀》诗:“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知道荣华当中潜藏着危险,慨世兼自解。
53、鸱夷子,范蠡佐勾践破吴,知道勾践不可以共富贵,后隐居于齐地,自号“鸱夷子皮”。“才格”句,是说范蠡懂得功成身退,有着超乎常人的才智。
54、侧伫,侧身伫盼。群凶还没有平定,国家还处于动乱之中,自己尽管伫立在一旁,但是希望可以见到俊杰之士,即盼望有人能够济世立功,而个人的“羽翮困低昂”是不足计较的。
壮游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巩县(今属河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自吴越漫游归来,赴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取。天宝三载(744),初次遇李白于东都。后又赴长安应征召,因李林甫的把持,与元结一同落第,所以终身未成进士。后曾向玄宗三次献赋,以文干禄,这些赋自然难以写得好。天宝十四载,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幼子即在这一年饿死。安史乱起,辗转兵间,曾任肃宗朝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得罪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而去。经秦州而入蜀,构草堂于成都,从此草堂就和杜甫结合在一起,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但他在草堂实际生活的时间不过一年多,因中间曾避居梓州。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时,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因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打算到郴州去依靠舅父崔伟,不料途中阻水,风痹加剧,病倒船中,不久就死了。他的绝笔为《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指京都)深。”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危及京都的动荡局面,他还是十分耽心,最后两句的“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则又写出贫病中已乏炼金之术,无法妥筹家事,善处身后了。
杜甫祖父审言病危时,曾对问病的宋之问等说:“但恨不见替人!”(《新唐书》本传)可是杜甫不但做了他祖父的替人,还自豪地对他儿子宗武说过:“诗是吾家事。”
他死后,家属因无力营葬,只好旅殡于岳州。儿子宗武,后也流落湖湘而死。临终,曾命其子嗣业给杜甫迁葬,也因家贫而未成。直到元和中,才移葬于首阳山下杜审言墓旁。李杜两大诗人的身后,竟凄惨到这样地步。宋人徐介《耒阳杜工部祠堂》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有了杰出的人才而不知道爱护纪念,这就说明当时的时代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杜甫是一个严肃的人,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诗人,虽然他参加实际的政治生活时间,总起来不过三年,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却是贯串始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些都是他三十岁前作品,却已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创作锋芒。相对说来,李白的出世思想多些,杜甫的入世思想多些,也比较现实些。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使百姓温饱,风俗淳厚;希望有广厦万间来大庇寒士,免得雨漏床头,彻夜不眠。所以他也不大讲究虚幻缥缈的神仙佛道。而他的政治热情和生活态度又较为一致,很少有轻薄的绮艳语句,对妻儿弟妹也有着深挚之爱。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毋宁说,积极的一面多于消极的一面。缺点是拘谨,不像李白那样敢于突破。
历来封建士大夫中,也有不少描写民间疾苦的诗文,除了其中装腔作势、自表“仁爱”外,某些较好的作品,读起来总觉得和人民的痛痒隔了一层,多少有些像旁观者似的,杜甫就不同,和人民的距离就少些,好多作品,使人真有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之感。这原因,固然由于他自己也饱经忧患,因而对人民的苦乐也有更深刻敏锐的了解与体会,所谓己饥己溺,也促使他逐渐确立了对人民的态度。然而自安史之乱至唐朝灭亡,类似杜甫那样的出身学养、那样流离困顿的封建士大夫不止一个,为什么他们在创作上不能达到杜甫那样的成就,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不能使后世的读者那样感动?万方多难、千家野哭的客观历史是人人心中共同感受的,但倾诸纸墨,使读者感到如泣如诉,引起强烈共鸣的却不是人人笔下所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就不能不感到杜甫之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