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原文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
曾幾
苦遭前政堕危机,二十余年咏《式微》。
天上谪仙皆欲杀,海滨大老竟来归。
故园松菊犹存否,旧日人民果是非?最小郎君今弱冠,别时闻道不胜衣。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赏析
曾幾与其兄曾开,都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而罢官,曾李两家又是姻亲,故对李光受秦祸而遭黜尤为同情。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三云:“此诗第二句悲怆,三四切题。”纪昀批云:“首句笨。三句用杜句,生硬,不及四句之自然。后半只闲闲感慨,笔墨却高。”冯班却对第四句评云:“海滨大老岂可用,李参政其归金人耶?”因为李光仍以宋臣回故土,和避纣的太公欲自东海归敌国周土不同。但曾诗只是从琼州、昌化皆系海滨设譬,年龄亦逾八十,故以大老称之。这里亦说明用典使事,必须力求切贴。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作者简介
曾幾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原籍赣州(今江西赣县),迁居河南洛阳。以兄弼死于公事,特恩补将仕郎。后铨试优等,赐上舍出身。高宗时,任广西运判等官。因触怒秦桧去官,侨寓上饶茶山七年,原拟于此终老,其《茶山》诗有云:“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可见其当时心境。秦桧死,又出仕,授秘书少监。孝宗时致仕。三仕岭外,家无南物,人称其廉。
他是孔平仲的外甥,早年曾从学于外家;又是陆游的老师,赵庚夫《读曾文清公集》所谓“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他的诗长处是清劲灵活,短处是粗率生硬,纪昀所谓“粗作大卖”(《瀛奎律髓》卷十六),后人亦因其人而特重其诗。翁方纲在《七言律诗钞》卷首中说曾诗“可上接香山,下开放翁”,潘德舆则在《养一斋诗话》卷九中说,曾诗“所以得盛名者,或由剑南为其高足耳”。这话或许有些唐突,却不无道理。
贺裳《载酒园诗话》对曾诗评价甚低,又举曾氏雪诗云:“‘一夜纸窗明似月’,亦不雕琢而工,至‘多年布被冷如冰’,则不可耐矣。”这还说得公平,吴乔《围炉诗话》卷五,却把两句一笔抹煞:“岂曰诗耶?”实则上一句还是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