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83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05 14:51

咏怀古迹·其三作品原文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王嫱,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2、尚有村:还留下她生长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

6、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83首

咏怀古迹·其三作品赏析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83首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七律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83首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