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蝉》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47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05 13:53

作品原文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恨费声:恨,憾;费,伤。恨、费二字并列,修饰“声”。

2、五更:临近天亮时,古时把一夜分成甲乙丙丁戊五个更次,要打更报时。

3、疏欲断:鸣声渐疏似将断绝。

4、薄官:卑微的官职。

5、梗犹泛:指还在四处漂泊。

6、芜:荒芜。

7、君:指蝉。

8、警:警示。

李商隐《蝉》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47首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的鸣叫却难求一饱。这后四句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情,进一步表示要保持高洁情操和品格。

在诗中,李商隐借蝉的形象自喻,写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压抑之感,又抒发了空作不平之鸣、无人同情的悲哀,同时表达了自己虽居家清贫,却要像蝉一样保持高洁的情怀和节操。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李商隐《蝉》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47首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

五言律诗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渐衰落,五代几乎鲜可提及。宋代近体诗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见。

李商隐《蝉》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147首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