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34首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05 11:07

塞下曲·其二作品原文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1、饮马:给马喝水。

2、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3、没:落或下沉,这里指日落。

4、临洮:古长城的起点,位于今甘肃。

5、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事。

6、咸:都。

7、乱蓬嵩:散乱在野草之中。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34首

塞下曲·其二作品赏析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34首

五言乐府

乐府诗是指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的诗歌,也简称乐府。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五言乐府即体式为五言的乐府诗。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壁。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第34首

【相关阅读】

更多王昌龄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