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二首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二首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比较典型的一首“理趣”之作,第一首通过“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结论,解开了许多人“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疑问,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生动形象有了可信、可靠、可贵的基础,并使之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第二首也是通过水来船移的现象,揭示出一个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的道理。否则,即便做出再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朱熹这两首著名的绝句,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文不对题”——题目名曰“观书”,内容却与“书”无关。其实,这是诗人通过“观书”而想象到的情景,又通过这些“情景”写出了这两首杰作,而不是真正在看到“半亩方塘”或“蒙冲巨舰”之后才写出诗来。
这是一首阐述理学的诗,却很能引起我们的审美趣味,就像一幅淡墨小品。
原诗共二首,另一首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说读书要循序渐进,在渐进中穷理,初学时需要推移力,到后来就会自在行。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云:“晦翁登山临水,处处有诗,盖道学中之最活泼者。然诗语终平平无奇,不如选其寓物说理而不腐之作。”
观书有感二首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延平。绍兴进士。仕至崇政殿说书、焕章阁待制。晚年迁居建阳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亦称考亭、紫阳。韩侂胄执政时,曾以其学为伪学,被严禁,乃避地至长溪。他死后,参加葬仪的人亦受到地方官的约束。韩侂胄死,才解禁。
他性偏激,其《答林择之》诗亦自云:“我亦平生伤褊迫,期君苦口却谆谆。”登第五十年,身经四朝,在朝时却不满四十日。他是理学家中最富于文学修养的人,对诗文有欣赏能力和独到之见。他在《寄江文卿刘叔通》诗下自注云:“仆不能诗,往岁为澹庵胡公以此论荐,平生侥幸多类此云。”也许正是他自负处。他的五古,颇为前人推崇,但多模拟之迹。近体明秀,但嫌浅近,有时仍露出理学气,原是本色,尚不酸腐。
父朱松,其诗在南渡初期亦一名家,《立春日雷》云:“陌上冬干泣老农,天留甘雨付春工。阿香急试雷霆手,莫放人间有卧龙。”末句或有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