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柳原文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趁酒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赏析
折柳送别是古人长期保留的一个文化习惯。本词题目曰“柳”,内容却未写“柳”,只是借“柳”传情达意,充分表现了他对一位早年情人的无限思念。全词三阕,是为长调,分别为回忆当年隋堤送行的情景、眼前又将分别的伤感和渐行渐远之后对于故地的留恋与相思。词人融情入景,在绮丽的描写中见其缠绵悲壮之情。但无论是景语、情语,都能委婉深挚,曲折感人。
隋代无名氏曾有《送别》诗曰:“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本词与之相比,很显然是增添了更为深厚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容。
兰陵王·柳作者简介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在他生时即为其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惟他年轻时所献《汴都》,为当时所称。《宋史》说他少年时□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到汴京(今开封),元丰六年(1083),献《汴都赋》,长7000字,神宗见而异之,召他到政事堂,命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赋中多古文奇字,清臣多不认得,只好读其偏旁。这是一篇摹仿汉代《两都》、《二京》的大赋,全赋的规模也像汉赋,用假想的人物发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对话来逐步开展对于汴都的描写与颂扬,其中也表示赞许王安石的新政。这和他后来宦途坎坷有关。他献赋之举传播之后,名动天下,自太学诸生升任太学正。但以后久不迁升,就出任地方官,先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后任溧水知县。哲宗即位后,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顺昌府、隆德府,迁官明州(今浙江宁波),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直到徽宗时代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后来又出知顺昌府,迁处州(今浙江丽水)。周邦彦文集有南宋楼钥编的《清真先生文集》24卷,但元代人编的《宋史·艺文志》集类只著录《清真居士集》11卷。张端义说: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贵耳集》卷下)陈郁说他的诗歌自经史中流出。当时以诗名家如晁(补之)张(耒)皆自叹以为不及(《藏一话》)。周邦彦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赋》,楼钥的《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他由诸生擢为学官,声名一日震耀海内。又说:未几,神宗上宾,公亦低徊不自表□,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这篇《汴都赋》因为收在《皇朝文鉴》之中,流传至今。其他著作如《操缦集》5卷,《清真杂著》3卷,皆已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