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宋代关于情怨深闺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4:22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逢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宋代关于情怨深闺的古诗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

“咏月”是我国古典诗词艺术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无论是乐府民歌中的“月出东南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的“惟见江心秋月白”,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或者李商隐的“月中霜里斗婵娟”,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无不寄予月亮以特殊的情思和向往。

本词作者以一个妻子的口吻,通篇运用白描的方法,吟咏“月亮”这一个事物却又能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意象。作者充分进行拟人化处理,通过对于月亮的“怀恨在心”来表现对于丈夫的深切怀念,不能不是词人运用超绝艺术手段的一首得意之作。词人抓住月亮自然盈亏的天文现象,在上阕中“恨君”不像“江楼月”那样,无论在“南北东西”都能让我抬头望见,都能够“只有相逢无别离”。在下阕中,却又“恨君”就像那“江楼月”一样,常常“暂满还亏”,让人总是向往着“待得团圆是几时”?在这里,“月”就是“君”,“君”就是“月”,“月”与“君”已经成为一个统一不可分的艺术形象。而所谓的“恨”,则正是“爱之深,恨之也深”的最佳注脚。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宋代关于情怨深闺的古诗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作者简介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人称东莱先生(他的侄孙吕祖谦,也被称为东莱先生,故或以大东莱先生称本中)。绍兴时特赐进士出身。曾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后见忌于秦桧,桧指使御史劾罢之。

他很推崇黄庭坚,亦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在《夏均父集序》中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并认为只有黄庭坚才谈得到。其实,这种以规矩求变化的说法,对任何有成就的大家都适用;之所以成其为大家,总是既有渊源上的继承又有自己创造上的特色。据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和曾季貍《艇斋诗话》所记,吕本中本人曾说,所谓《宗派图》,原是他年轻时率意戏作,后来颇感懊悔。可是江西诗派之名却从此传开了。

他的诗,古风有近黄庭坚处,近体诗平夷流动,但常有粗糙的毛病。他的《简范信中钤辖三首》之二云:“满堂举酒话畴昔,疑是中原无事时。”写南渡后的怀旧情绪,亦很沉痛,徐俯却评云:“不合道破‘话畴昔’,若改此三字,方觉下句好。(见《艇斋诗话》)”意思是有了下句“疑是”云云,上句就不应再用“话畴昔”来道破了。

更多吕本中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