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峡·山衔幽径碧如环原文
藏春峡·山衔幽径碧如环
杨时
山衔幽径碧如环,一壑风烟自往还。
不似武陵流水出,残红那得到人间?
藏春峡·山衔幽径碧如环赏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美术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考试题,根据“十里蛙声出山泉”或“深山藏古寺”画一幅画。一位学生画了一道泉水从深山中蜿蜒而出,并在泉水中画了几个欢蹦乱跳的蝌蚪。另一位学生则在深山的树林中画了一角寺庙,上边还悬挂了一个迎风摆动的金铎。当然,这两个学生都得了高分。
其实,本诗也是这个道理,标题“藏春峡”的关键是如何把春“藏”起来:第一、二两句浓笔重彩,主要描写峡之幽、峡之美。第三句的“流水出”流出一个“藏”字,第四句的“残红”则说明了一个“春”字——三、四两句连起来,不仅轻盈地暗示出自然界的春天(残红)仍藏在这个美丽的峡谷之中,而且巧妙地表现了对于心灵上的春天(武陵)的向往(那得到人间)。
藏春峡·山衔幽径碧如环作者简介
杨时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天资聪慧。杨时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他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杨时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岁。杨时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