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忆余杭·长忆西湖》赏析-宋代关于韵里风光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3:26

忆余杭·长忆西湖原文

忆余杭·长忆西湖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忆余杭·长忆西湖》赏析-宋代关于韵里风光的古诗

忆余杭·长忆西湖赏析

读宋人潘阆的这组《忆余杭》,不禁使人想起唐代白居易那首著名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无论是这种小令的形式,或者吟咏的内容,二者似乎都有一定的传承借鉴关系。

在组词《忆余杭》中,潘阆抓住余杭地区不同景点的不同特色分别进行重点描写,正可谓各有千秋。“长忆西湖”一阕,既不同于苏轼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初晴后雨”,又不同于杨万里所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而是西湖岛上“思入水云寒”的清秋时节,正所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杭到底如何之好呢?读者不妨把“长忆钱塘”一阕视为一种对于苏杭的艺术阐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长忆观潮”一阕中的“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之句,不仅描写了钱塘潮在视觉上空前的气势,而且表现了钱塘潮在听觉上的豪情。而“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则更因其生动的形象、豪迈的气概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潘阆《忆余杭·长忆西湖》赏析-宋代关于韵里风光的古诗

忆余杭·长忆西湖作者简介

潘阆

潘阆,自号逍遥子,人称潘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曾居钱塘。他因与武臣王继恩交结,继恩下狱,他亦被拘捕。真宗赦释,任以滁州参军。《宋史·王继恩传》有云:“有潘阆者能诗咏,卖药京师,继恩荐之,召见,赐进士第。寻察其狂妄,追还诏书。”则他其实并未成进士,所以南宋陆子遹就把他的诗和杨朴、魏野同刻,皆以“高节”称之,即把潘阆亦看成处士,王禹偁《寄潘处士诗》亦说“卖药先生白布衣”。但文莹《湘山野录》记潘阆曾参预卢多逊拥立秦王赵廷美之谋,因而被拘,却非事实。他的诗集中混入了唐崔国辅的《古意》,诗中有云:“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可能因此引起误传。

他的《逍遥集》现存只一卷,但他在宋代却颇有诗名,宋代画家许道宁曾画过《潘阆倒骑驴图》,而为郭若虚记入《图画见闻志》中。他对贾岛很推崇,其诗孤峭处可能受贾岛的影响。五律如《望湖楼上作》的“孤舟依岸静,独鸟向人闲”,淡而远,但“孤”对“独”,“静”对“闲”终嫌太对,太对亦是一种毛病。《钱塘秋夕旅舍感怀》的“片心生万绪,孤枕转千回。败叶声如雨,狂风响似雷”,片心一联上下句无变化,败叶一联以狂风比雷也比得笨。

贺裳《载酒园诗话》录潘诗《渭上秋夕闲望》的“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和《落叶》的“几番经夜雨,一半是秋风”的名句后说:“余观此种句法,体轻意浅,亦犹蕉衫葛屦,可以御暑,而非履霜具也。后乃一变为杨、刘,正如久处萧寺孤村,又羡玉楼金屋,势必然耳。”

更多潘阆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