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这是作者一首非常著名的言愁佳作,它超越悠悠时空令人常读常新:
在一个初秋之季,一位少妇尽管身处一座华美的别墅,却无法排遣自己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哀愁。尤其是双飞的燕子和整夜的月光,更让她感到难耐的孤独和凄凉。上阕以景起句,以景写情,虽不见人却已使人深深地体察到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哀伤。从具体时间上讲,起句的“槛菊”句点明这是在秋天的早晨;“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并不仅仅是“一双燕子一飞而去”,而是“双双燕子飞来飞去”,以此略写一天难耐的时光;而“斜光到晓穿朱户”,则已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下阕过片紧承而来,描写主人公在此特定环境中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除了那恼人的月光之外,昨天夜里还吹了一夜的西风,肯定又凋落了树上不少的绿叶。“我”仍然一个人登临在高楼之上“望远”——“望尽天涯路”,其实是说“望不尽的天涯路”。结句最为哀婉凄凉:既然望不到人,那就只有写信来表达自己的说不尽的思念之情了。然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信又该寄往何方呢?于是,作者一腔无处诉说的伤感便不言自明了。
尤其是下阕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两大句,被清末著名文论家王国维借喻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三种境界的第一种,当是作者所没有想到的吧?其他两种境界为: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简介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四岁时,被人以神童(当时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设项目)荐于朝廷,与一些进士同试。次年,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可见他的早慧。十九岁任集贤校理。后为枢密使,拜相。
他与王安石是临川双璧,亦是北宋词人中能作诗的一个。性格刚直、爱惜人才,范仲淹、欧阳修皆出其门。他写的诗,据说曾超过一万首,今存者只有百余首。刘攽《中山诗话》将晏殊与杨亿、钱惟演等同列,归入西昆派,“为诗皆宗尚李义山”。他对杨、钱是后进,当时的诗坛风气还是受着西昆体的影响,从他的《春阴》、《赋得秋雨》等篇来看,也是很明显的,但后者颈联的“野水有波增淡碧,霜林无韵湿疏黄”,尚有意趣。他的《寓意》是代表作,亦颇有李商隐《无题》风味,但少浓艳之色。
幼子晏幾道,亦工词能诗,曾有《与郑介夫》诗云:“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繁华得几时。”后人却误入晏殊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