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篱娇语-《舒芜说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6-25 10:51

隔篱娇语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苏轼《浣溪沙》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中卷录东坡此词,有注云:

络丝娘,指缫丝的女郎,承上“煮茧”来。项斯《山行》:“煮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又从前江南养蚕的人家禁忌很多,如蚕时不得到别家串门。这里言女娘隔着篱笆说话,殆此风宋时已然。

对俞先生此解,我有点疑义。我非江南人,不知江南养蚕习俗,但看茅盾小说《春蚕》,蚕时不得到别家串门的禁忌,似乎主要是在作茧的阶段,怕的是各家运不齐,家运坏的,将晦气带到人家,“冲”了蚕宝宝,减少了人家的结茧产量;到了煮茧缫丝的阶段,似乎就不禁忌了,大概是此时产量已成定局,不怕互有冲犯了。姑娘们如果一面煮茧缫丝,一面与邻家姑娘隔着篱笆说话,那也是彼此都在忙着煮茧缫丝,走不开之故,不是禁忌互相串门之故。

况且,所谓“隔篱”,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相隔呢?仔细体味,似非指各家络丝娘之间,非指相邻各家之间;而是指词作者与络丝娘之间,指行人经行道上与道旁缫丝人家之间。此词原是一组《浣溪沙》共五首之第三首,作于宋元丰戊午(1078年),第一首题下有小序云:“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此时东坡守徐州,因天旱祷求降雨,得雨之后,到求雨之处谢神,道上作此一组词,可见所咏的都是词人道上的见见闻闻。故第二首上阙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是词人道上所见的乡村姑娘们挤到棘篱门外争看下乡来的郡守(即词人自己)的情景。此时词作者在道上,村姑们在篱门外的道旁,没有篱相隔,村姑们在看“使君”,“使君”眼中也清楚看见她们“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形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姑娘都挤在道旁篱门外,还有些姑娘正在家里忙于煮茧缫丝。这就与作词的“使君”隔了一道篱,“使君”看不见煮茧缫丝的人,只能凭嗅觉闻到“谁家煮茧一村香”,凭听觉听到“隔篱娇语络丝娘”了。俞先生注引项斯《山行》诗句“煮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引得很好,那也正是一个山行者隔着道旁竹篱,凭嗅觉和听觉,感知篱内人家的活动,我们虽不必说苏词从项诗脱化而来,也正可以参证互解。

隔篱娇语-《舒芜说诗》

又,这组《浣溪沙》第四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阙第一句衣上落枣花,是自己身受。第二句又是凭听觉,听见家家缲(缫)车之声。第三句是亲眼所见道旁柳下卖黄瓜人的形象。下阙则由自己困与渴的感觉,想找人家歇一歇,喝口茶,此时乃要敲门试问。可知词人始终记牢了自己在道上与道旁人家的一篱之隔,写来一点也不乱。

1998年9月26日

(本文据《舒芜集》)

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