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2:41

一剪梅·中秋无月原文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樽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一剪梅·中秋无月赏析

词写中秋待月不至的失望。上片并不直接写今年中秋无月的遗憾,而先提起过去的美好回忆,以作为现实景况的对比。开头三句,以明丽的笔调,回忆起中秋有月的美好时光。他以简洁的勾勒,写出花影在杯中摇曳、月波在杯中荡漾的良辰美景。不著一字写月色的皎洁,而月色的皎洁如可触摸;不用一语写自己的快乐,而他的快乐如可呼吸。接着提起今夜,举杯赏月的心情未变,可是风景却全然不同了,唯见浓云遮窗,唯见冷雨敲窗。窗子这个抒情的道具,被他用得十分妥帖:以前见花影月波,不要说是在窗外,视界和心情都很开朗,而今云横雨暗,只好闷处于窗内,心情如何呢?这就启开了下片抒情的门户。

下片情意由上片末韵暗逗而来,写得激情喷涌。他先是直想乘风而上,去质问造物主为什么让今年中秋云雨阻月。然而天路难通,甚至连向天公投信申诉其情也是妄想。这里,两个“也”字,步步紧逼,把词人逼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一次激情的勃发就这样成为失败的叹息,不得已的他只得转过头来,看着满堂的烛花红光,告诉自己,且消停在这样的歌酒中。这里的两个“且”字,也有不得不如此,姑且就如此的遣怀之意。

中秋无月这样一个常见的题目,在词人笔下,显示出巨大的感情张力,使人联想到词外余意,感觉到其隐居时期的郁闷情怀。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一剪梅·中秋无月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