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赏析
这是一篇外示谐趣内藏悲凉的小品,想象丰富而饶有余味。
上片纯写山景,或虚或实,笔法奇幻。他先将势脉不断的青山比喻成千万匹骏马,想象它们朝着城头赏心亭上的观景者飞奔过来。这里的一个“欲”字,一个“来”字,把原来静止不动的群山描绘得器宇轩昂,活跃奔腾,这不仅写出了山的壮美风姿,而且也充分显示出稼轩自己神采焕发、生龙活虎的精神气象。接韵写那些虎虎有生气的青山终被朦胧烟雨所困所阻,显出低首徘徊的样子,词人望其来而其终不能来,这就使青山显示出它妩媚韶秀的姿态。这样写景,充分显示出金陵之山的体势特征。假如我们更仔细地去体味,就会发现,这样的青山,不仅是被画得合理的生动物象,而且是体现了作者某些精神特征的有味意象。如起韵,在由山及马的联想活动中,就能够使人联想起他早年跃马扬鞭、杀敌报国的战斗生活,以及他始终向往着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之上的心志。而后韵,那在烟雨朦胧中低回不已的群山,以及那迷离低回的意境本身,都能使人联想起作者南归后在政治上一直受阻的情形。
至下片,作者以水上沙鸥起兴,寓庄于谐地展开抒情化的议论。作者以风趣幽默的口吻写道: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之所以增多,是因为愁苦太多的缘故——白发是愁苦的标志和测量器。那么,那水边浑身毛色洁白的沙鸥,可不简直是“一身都是愁”了?想到这一点,不禁令已生数茎白发的词人拍手大笑:他为自己有这样的奇情异想而兴奋,也为自己没那么多白发(愁苦)、比沙鸥幸运而开怀。在这样的幽默表情和忘机动作里,人们不仅能看到稼轩的开朗和赤子般的天真,领略到他不为政治挫折所屈服的乐观精神,也能意会到他因抗金恢复之事不可为而产生的苦闷。这苦闷表现得是这样隐曲,需要摆落其词面的风趣幽默才可能领略,而读到他这首呈词的叶丞相,作为稼轩在事业上的同调者,肯定是会领略这样的余情的。
稼轩许多词的结句,含意都不单出,而能使人在反复咀嚼之余,体会出很多复杂的情意。如“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江头风恶,朝来波浪翻屋”之类,无论用典,还是直写其景,都蕴意很深,滋味绝妙,这一点,在本词中同样体现出来。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