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2:05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原文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香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

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赏析

通篇赋写退隐的风流和乐趣,但是“遇合,事难托”一语,却隐隐透出全词触发点所在:那是因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始终找不到可以实现的机会,君臣遇合、大显身手是难以希求的。

全词共三片。一片首韵直接入题,以占尽一丘一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韵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具体写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以下以“寻思前事”退过一层,转写以前入仕的错误:一是此间的猿鹤为他的离去而悲鸣烦恼,一是功名本是邓禹那样少年得志者的事。这两个表达,一正一反,反借山间猿鹤之怨来表明自己本性合居于山中,正借邓禹辈人的得志,表明功名之事本不属于自己。“终须是”一语,内藏自己多少努力都已失望的感慨。

第二片暗接“前事错”,专言今朝心情的愉快和伸展。起言独自饮酒放歌,仰观天上鹰飞,俯视水里鱼跃,颇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舒畅。“西风黄菊”一句,点明赋词的时间,也营造出近似于当年归隐的陶渊明所处的生活氛围。他以“喷薄”写菊花香气,生新脆硬,足见豪情。以下突然转入惆怅的感受中,借用前人诗句,写他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在他的想象中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即使真有所指,也更像寂寞的作者所创造出的自我精神的化身。而“日暮云合”,虽是借词于前人,却能“夺胎换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老人的特有精神感受。

第三片揭明主旨,言自己虽然落拓失志,但不求闻达,甘心笑傲林泉,以退为乐。这里写得极有气势,极有风骨,显示出一个不免于精神不平的人,对于出处大节的看重。他先以“遇合”一韵,从第二片所述的意路上转回,逗出政治失意的牢骚。但马上以“莫”字,压住要倾发壮志才华不为世人所知的郁愤。此处借用孔子击磬求知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笑傲林泉、不以穷达为怀的精神风采。“待说与”一句,正面表明自己知其达而守其穷的定力。结韵挑明主旨,意在说自己不以退处为忧为耻,而觉得其中自有乐处。这就回应开篇的“风流占却”一语,使包孕丰富的慢词长调获得了圆满的结构。

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赏析-宋代关于咏物成趣的古诗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