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1:51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原文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赏析

作此词时,作者虽仍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但不仅自南归后二十年间向往的抗战复土之念毫无实现希望,而且还不断受到朝廷当权集团的排挤、猜忌和谗害,他也看到了官场上尔虞我诈、竞谋私利的丑恶。更为重要的是,他预感到自己将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于是早年所偶尔闪出的退隐之念,渐渐明朗。这念头与他所坚持的抗战之念,与他忧谗畏讥的心情,以及他对于天子的某些幻想交缠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复杂、矛盾万端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将这样的矛盾表现得真切动人。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欲求退隐之情。起韵直接入题,点明隐居所已初成,但因为主人还未归来,所以山猿与野鹤都在埋怨主人,惊讶主人的何以不归。“鹤怨猿惊”,一“怨”一“惊”,拟人写物,尖新出常。而它们对稼轩的态度,实是稼轩本人向往归隐的曲折反映,在写法上,这是借人(物)写己,透过一层,让人倍觉有味。以下直到下片的“留待先生手自栽”,都可以看作是以猿鹤的嘲笑、劝告和引诱,写出作者自己的失意自嘲、忧患于不测的政治风浪和打算归隐避世、乐在自然的内心活动。“甚云山”一大句,是对仗中的扇面对,它假借猿鹤的诘问:为什么你这自许如同云山一样高伟不凡、清洁不俗的人,却老是厕身于龌龊的官场,受到那些衣冠楚楚的俗人的嘲笑呢?“意倦”一韵,写猿鹤的开解和劝告。这其实是作者自己的想法。他因“意倦”而望“身闲”,即是寄寓因长期不得酬其壮志,因不耐官场的恶浊而产生及早抽身的不得已之思。“岂为”一句,更以反问寄意言外,表明非是因贪图安逸和享受而归隐之意。上片末韵,以惊弦、骇浪,象征宦途莫测、风波迭起的危险时局,生动形象。这是词人忧谗畏讥的心态反映:词人此时已经受到许多人的攻击与反对,并且感到还有更凶险的谗害要发生。从表情达意上说,这一韵,不仅是整个上片的“意眼”,而且也是这首词写作的最强势的心理依据。

下片依然是借猿鹤帮他筹划的口气,写他自己对新居的进一步经营和规划。在这琐琐细细加以打算的语气中,不仅写出了带湖新居的清幽疏美,而且带出了作者将来林下优游的活动身影,所以景中有人,景中有趣。但是,修茅屋、开轩窗、柳下垂钓、看竹观梅这些诗情画意的生活风景,怎能消弭词人失志的不平与郁愤?所以“秋菊”一韵,虽然仍是借猿鹤之语来写自己对带湖风景的筹划,但却忍不住在其中注入了屈原《离骚》式的情感,以餐秋菊而佩香兰的方式,曲折表达其政治批判的用心。结韵是一个急转,脱离猿鹤的语言框架,以作者自己的犹豫和幻想,显示出带湖纵好不是归宿的心理痛苦。这样的急转,有掉转千钧之力。它深刻地反映出:虽然有以上那么多可以归隐的理由和条件,但作者终难熄灭其心中的爱国之火。

在抒情手法上,全词妙用比拟之法,借用猿鹤代为抒情,使文情妙趣横生。“惊弦”一句,妙用象征,言少意多,写尽政治风波的危险。另外,用典使事,如同己出,既丰富了词境的内涵,又显得触目如新,给人以美感和思想上的双重享受。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赏析-宋代关于归隐带湖的古诗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