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1:44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原文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

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辛弃疾《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赏析

在落职闲居带湖时期,辛弃疾捧读史书中的《李广传》,对曾经与匈奴打过七十余战、战功卓著的李广却不仅未被封侯、反而因事被废为庶人且闲居于终南山的遭遇,尤其感慨激动,竟至夜不能寐。于是写下这首词,既向他的两个表示过退隐之志的朋友倾吐英雄不得其时的悲愤,也邀约他们同去射虎南山,做李广的异代知己。

上片叙说了李广被废闲居时期的两件事,意在对李广的不凡和不遇致以感慨不平,并将之与自己的身世关合起来。起韵将李广在灞陵受辱一事概述一过,接之以一“恨”字,将作者对李广无端遭受灞陵尉的呵斥轻侮的愤恨之情,传写得十分浓郁而明显。词人明示恨灞陵尉,其实是恨所有像灞陵尉那样的势利小人。同时在他的愤恨当中,也还有对于像李广那样的故将军竟然落魄如此、遭此侮辱致以不平的意思。以下一韵,他突然横空一笔,将李广传奇般的神勇、借射虎南山的故事突现出来。作者的赞颂、倾慕之情尽在其中。其下一韵,则掉转笔头,写李广不仅无缘封侯,而且竟然在年岁迟暮之际被废居于田园。这一韵与前一韵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一韵亦人亦己,一笔双绾,既是感慨历史英雄的落魄,也是对自己的失意寂寞表示悲哀,情调沉郁而低回。

下片开始,隐含杜甫《曲江三首》诗意,并以一“谁向”领起,突起昂奋之调,邀约词题上提到的两位朋友,和他一起“移住南山”,追随李广,自强不息地度过晚年。“短衣匹马”的自我形象,俨然又是一个再世的李广。同时,“谁向桑麻杜曲”这个表白,也含有不甘默默无闻地老死田垄之间的意思:即使被迫赋闲退居,也要做李广式的落魄但不失志的英雄,而不愿做那甘心退隐的隐士。以下笔回情转,深深一问:李广遭逢的是有开边之志、朝廷鼓励人们以战功封侯万里的汉代,为什么他这个凡是西汉与匈奴的战争都亲身参与并战功卓著的强者,也如此不得意地赋闲呢?在词的末韵,他以景结情,把满腔悲愤和失望之情,都打入眼前的风雨微寒、黑夜沉沉的景象当中去,传达出他内心感受到的缕缕寒意。这一摧刚为柔的笔法,以景结情的路数,就造成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

全词借史书所写的李广事迹,以及杜甫借李广事迹抒愤的诗歌,自由变动,使之如从己出。并且夹叙夹议,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爱憎和不平。全词只在最后两韵脱离对史实和杜诗的借用,而全出以己意。这两韵,也是全词的重心所在、警策之处。他在此处所提出的尖锐而敏感的人才埋没的历史问题:“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挑开了由统治者设下的虚伪纱幕,让人洞见了统治者压抑包括李广和辛弃疾在内的非凡才人的卑鄙用心,同时更是对南宋政治当局的严肃责问。全词在抒情风格上,亦刚亦柔,且直且婉,呈现出作者感慨而沉郁的复杂精神风貌。

辛弃疾《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