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1:43

霜天晓角·赤壁原文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霜天晓角·赤壁赏析

这首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念曾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并借苏轼的文辞,进一步追怀历史兴亡,表达自己虽知兴亡如梦也执着人间的痛苦感情。

词的起韵,毫无铺垫,以急直的笔调,为才华满腹的苏轼屡遭贬斥致以不平。以下一韵,就“文章力”专写苏轼那可敬佩的才情。而又专取他赋写“曹刘兴废”的那一段来写,这既是切合题面的选材,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兴趣所在。“千古事,泯陈迹”一语,既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英雄功业不能不有的幻灭阴影。他向往“生前身后名”,即是向往精神上的永生,可是又分明从历史的启迪中,感觉到美好名声的不能永恒。

过片赋写江行至赤壁时所见风景,有点题之效,写得气势雄壮,很精彩。一“赤”一“白”,一石一水,在色彩和软硬的品质上,形成清晰的对照。尤其是写赤壁“直下”即直插于江涛之中的景象,与当年苏轼写“乱石穿空”时的笔力神采可以媲美。然而这两句,所要表明的不过是江山依旧的意思,以与上片末韵的人事已成陈迹形成“永恒与短暂”的对照。在这样的对照之下,本来就久郁着种种痛苦:耿耿国忧而不得从事抗金大业,调动频繁而不得逃于小人利口,明知功业难成却念念难忘,难忘永生的诱惑却又知永恒是梦想……现在内心更是积满了勃郁难名的悲愤了。所以最后一韵,他以一声极不寻常的“半夜长啸”,来抒发他充天塞地的悲愤与苦闷。这“天地为予窄”的长啸,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巨大痛苦,也使全篇的词情达到高潮,显示出稼轩作为一个失志英雄的精神特点,这与苏轼的神仙超旷之风,显然是迥然有别的。

全词语气急直,词锋刚劲。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中,更增入了拗怒的神采。

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赏析-宋代关于登高怀古的古诗

霜天晓角·赤壁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