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11:35

贺新郎·邑中园亭原文

贺新郎·邑中园亭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贺新郎·邑中园亭赏析

这首为他自己在瓢泉所造“停云堂”而作的题词,是他的得意之作。词主要写思亲友和饮酒两方面,但又添进山水情趣,借以抒发自己年华空老、壮志未酬以及知音难求的孤寂和激愤,而宁愿放情山水、也不愿追逐世俗名利的节操,也得以从中凸现。

上片从“思亲友”起端,主要抒发年老无成、知音难觅的孤寂和苦闷,同时表明他寄情山水的怀抱。起句劈头发出一个暗寓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却徒然衰老的感慨。接韵以一“怅”字领起,极写平生交游零落的孤独感。第三韵,先借用李白的诗句,写壮志难酬的忧愤,而以“空垂”一语,使忧愤的叹息力量更沉重;接用“一笑”,把多少不如意的人生苦闷一笔排开。这么一叹一推,显示出他努力排解内心痛苦的努力,在文气上显得跌宕起伏。“一笑人间万事”之后,作者于无可掉转处强行掉头,以一问再度宕开词路。“我见”韵,不愧为词人极其得意的妙句,写得天真风趣,灵机四出。他觉得青山是妩媚可意的,更猜想青山也同样觉得他是妩媚可心的。用“妩媚”来形容高峻青翠的青山之美,并用“妩媚”来形容自己这样一位衰老悲哀的失志者的精神风度,实为写风韵之妙辞。继韵对自己与青山同妩媚做出解释,表明唯有青山,才与自己在不屈的性格和纯洁的面貌上相似,堪称自己的精神知己。作者把青山拟人化,写自己能在青山的抚慰中得到精神的宁静,此处写得声色婉转可爱,也包含着对于知音难觅的更深寂寞,因为青山毕竟是无知觉的客体。同时,在他宁愿以青山为伴的选择中,也暗示着始终不改的节操。作者在起处直抒胸臆,在此处曲笔传情,情意顿挫跌宕而笔法富有变化。

下片以“饮酒”寄意,进一步抒发自己知音难遇的孤寂,并着重表现他不求世俗名利的高尚节操和不合当时的疏狂个性。过片贴紧题面,借像陶渊明那样饮酒解忧,来暗示自己类同渊明的精神品质和感情状态。陶渊明饮酒解闷,是因为良朋不至,词人在停云堂上饮酒,也有此意。这里又一次暗中呼应开头的“交游零落”。“江左”一韵,从反面挥斥那些借饮酒猎取名声的“江左名人”,说他们虽然也模仿贤士的狂饮,但根本就不懂得,饮酒对于像陶渊明和作者自己这样的高洁之士来说,不是寻求名利富贵的幌子,而是保持精神清洁的手段,是化解心中无边寂寞和痛苦的方法。在此,作者先巧用“江左”一词,把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和今日同样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中的名利追猎者一网打尽,再用“岂识”一词,对他们表示出极度的轻蔑。这里,被他笔墨“放倒”的不仅有假隐士,也有真正沉酣于追逐名利的政坛禄蠹。这主要是因为,他巧用了“沉酣”一词的本义和延伸义,把沉酣于酒以取名利之辈和直接沉酣于名利追逐之辈,都包括进来了。“回首叫”一句,直取风起云涌的景象,来抒发狂放悲愤的情态。以下更进一层,调用典故,以一“恨”字、一“狂”字,来写自己独立天地、极度疏狂的豪酣,表现出他对于黑暗现实的怨愤和叱咤风云的昂扬斗志。结韵顺势而下,以“知我者,二三子”,再次正面慨叹知音稀少,从而与开篇的“交游零落”遥相呼应。

全词如同一段抒情交响乐,以知音难觅的主旋律起端,暗中隐伏着壮志难酬的悲情,几经跌宕变化,最终以主旋律结束。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此词将旁正、正反、直曲抒情相结合,使词情跌宕生姿。另外,词化用典故,功力深厚。如“甚矣吾衰矣”“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等句,采自古代散文和史传,却不仅使它们妥帖入词,不牾格律,而且浑如己出,浑化无碍,有点铁成金之妙。

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赏析-宋代关于忧国伤时的古诗

贺新郎·邑中园亭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