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原文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辛弃疾
老退何曾说着官?今朝放罪上恩宽。
便支香火真祠俸,更缀文书旧殿班。
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
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赏析
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二度被罢职的稼轩,正在瓢泉适应他清寂的晚年生涯。新当政的韩侂胄为了借抗金邀取时望,获得抗战派人士的支持,就对他们略施恩泽以示恩仪。稼轩也在被彻底褫夺官职禄位之后,再受命主持福建武夷山冲佑观。稼轩对此心情颇为复杂,他既怀有牢骚,又怀有前途难料的忧心。
起韵以“何曾”一语,直接表现了意外的感受,并在表面的感恩戴德之中,隐藏着对于天子恩“宽”的嘲戏,在嘲戏中又进一步隐含着牢骚之情:天子果真“恩宽”,当年就不该将他罢职,更不该在其后褫夺干净他的禄位。如今做出一副“放罪”“恩宽”的样子,又何必呢?一会儿宣布他有罪,一会儿又认为他无罪,则足见所谓有罪无罪,本来无所谓真伪,全依天子或当政者的好恶而定。接韵似客观叙写他奉祠复职的事情:从今可以支取寺观的香火钱了,真的是奉祠了,而且名字也确确实实地写在文书上,可以说归于旧日朝班行列了。但这与下片联系起来看,他显然对这样的情形不仅不感恩戴德,而且还有所不满。下片前韵,他写自己衰老病颓的样子,且连做官的“衣冠”都没有留下以备复出,而需要向别人借,则表明他从被夺走禄位之日起,就没有再次厕身官场的想法了。这一韵,把他的极度失望和愤愤不平都传递了出来。这不仅对于上韵有所交代和补充,同时为结韵抒感慨忧患之情打好了基础。结韵化用《庄子》的语意,表明了个人永远无法脱身于社会关注之外以及祸福难以预料的沉重感慨和深刻忧患。这就是全篇的主旨,是这场对于作者来说莫名其妙的“恩泽”加给他的真正精神反应。对于当政者的愿望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