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汉广》汉水上的游女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此诗题为《汉广》,共三章,录其一二两章。第一章的“思”,第二章的“言”都是语助词,现代都作实词用了。“方”指竹筏。汉水即汉江,源出陕西西南至武汉而入长江,长一千五百余公里,和长江之间河港纵横交错。
《毛诗序》说:“《汉广》,德广所被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东汉《毛诗传笺》说:“纣时淫风遍于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这等于说,好事必发生于文王之时,坏事必发生于纣王之时。其实是在对化石进行加工。文王与纣王同时,既然“纣时淫风遍于天下”,一到受文王教化的江汉流域,人心马上大变了吗?何况当时文王还僻处在西北。崔述《读风偶识》曾有驳正:“女而游,其俗固已敝矣。男子见之,贱之可也,置不为意可也,从而爱之慕之,则俗之敝为尤甚,以是为端庄静一,彼不游者又何以名之?”结论是:“盖此诗乃周衰时作,虽不能闲(遵循)于礼,而尚未敢大溃其防,犹有先王之遗泽焉。”还是在先王遗泽上摇滚,可谓以毒攻毒。
这首诗的内容当是写汉水边的男子,看见一个出游的女郎,大为倾心。然而陌路乍逢,两不相识,又怎能表情达意,因而感伤彷徨。头两句是正喻逆写:既是乔木,理可休息,现在却连乔木也不能休息,借此暗喻游女之更难求得。汉水太广了,不能游过去,长江太长了,无法渡木筏而前往。接着,他又兴奋起来,幻想自己有把握将她求到,“翘翘”四句,就是想象情人到来之前,自己要准备的一些行动,割草喂马就是为了亲自迎娶。一说是自己宁愿做她的仆役。
可是当他一想到汉之广,江之永又沮丧了。这种大起大落的心理冲动,在年轻的单恋者身上原是很普遍的。
另外还有一说,这游女是汉水上的神女。
闻一多《诗经新义》,根据《诗》三家之说,以游女为汉水之神,也即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游女既为水神,则游之义当为浮行水上,如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意即非游玩之游。
郑交甫遇二女事,刘向《列仙传》曾有记载,大意说:郑交甫游于江汉边,见江妃二女而悦之,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便对二女说:我的笱(竹笼)中有橘柚,令附汉水,顺流而下,“以知吾为不逊(不避生人)也,愿请子之佩”。二女遂解佩给交甫,交甫悦而放在怀中。走了数十步,看看怀中之佩,却已无有,回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后来便以汉皋解佩作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故。《洛神赋》的“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及“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云云,即用此典。自然,以江汉二女故事解此诗,也只能备一说。
方玉润《诗经原始》以此诗为樵唱,“盖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有近乎淫者,有以礼自持者。愚意此诗,亦必当时诗人歌以付樵。(中略)故终篇忽叠咏江汉,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广不可泳,长更无方,唯有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这一段说得很精彩,文字也有抒情意味,最后说:“盖《国风》多里巷词,况此山讴,犹能以礼自持,则尤见周家德化所及,凡有血气莫不发情止义,所以为贵也。”这就说得酸了,近于金圣叹笔下的“秀才”。德化之说并非不能强调,却不能远离事实的真相。古之所谓迂,就是不切实际。此诗中着重表现的原是求之不得的失望苦恼情绪,并非受到德化的感染而强自克制,三章诗里丝毫看不出有“以礼自持”的克制痕迹,当然也没有反礼教的倾向,如果有一天当真追求到了,对先王之德化仍然无所损毁。
一个青年男子偶然见到一个漂亮而又陌生的姑娘,无从和她交往,从此就占据了他的心房,患起单相思来。这在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事件,现代有,古代也有,诗人只是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罢了。
《国风》中无楚风,胡适因“汉之广矣”、“江之永矣”、“尊彼汝坟”等句,以为《周南》、《召南》就是楚风。(见《胡适论学近著》)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