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碧霄·月华边原文
透碧霄·月华边
柳永
月华边。
万年芳树起祥烟。
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
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
太平时、朝野多欢。
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昔观光得意,狂游风景,再睹更精妍。
傍柳阴,寻花径,空恁亸辔垂鞭。
乐游雅戏,平康艳质,应也依然。
仗何人、多谢婵娟。
道宦途踪迹,歌酒情怀,不似当年。
透碧霄·月华边赏析
此词当是柳永中年以后重至汴京所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当时帝都的繁华景象,同时也稍抒身世之感。上片写汴京的富盛。“月华边”二句是总写,“芳树”既虚指月中桂树,又可以理解为实写京城中的芳树。此二句写月光皎洁,祥烟缭绕,以这种吉祥的氛围衬托京城的盛况,以下即具体描摹。“帝居”三句,先从大处着笔,讴歌北宋王朝的强盛富庶。“帝居”即帝王之所居,指京城,但见千门万户,壮丽无前;宋代宫中,称皇帝为官家,这里的“皇家”,亦谓帝王之家。“皇家熙盛”,即是指国家昌盛。“宝运”,即国运、社稷之运,“当千”,或谓指千倍于往昔,或谓指千年,总归是祝愿国运长久,空前绝后的意思。“端门”三句,承接上文,既是续写“帝居壮丽”,又是对“皇家熙盛”的具体展现。天色晴朗,阳光明丽,宫门前,飞檐映日,双阙对峙而起,高耸云天,既展现了宽博的王者之气,又是国家威严的象征。从这几句描写中,似乎可以领略到词人那种身逢其盛的强烈自豪感。“太平时,朝野多欢”一句,是上片之主旨,柳永在《迎新春》词中也有“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之句,当是词人的真实感受。这里虽是“朝野”并举,实则上文方是“朝”,以下转写“野”,从市井民间的角度继续铺叙盛世景况。“遍锦街”三句,字面上是写京城巷陌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歌吹沸天,人似神仙。但“锦街香陌”在这里有着特定的含义,即指秦楼楚馆、歌舞繁华之所,而所谓“阆苑神仙”,也就是指那些貌美如花的歌伎,唐宋时以女仙代指女妓是习见之辞。只有作这样的理解,才能和下片的词意对应起来,同时这些娱乐场所的繁华正是京城富庶的体现,正是太平盛世景象。如此盛况,对于多年在外漂泊、而今故地重游的词人来说,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这里处处都有着自己当年的“狂踪旧迹”,故不能不触景动情,顿生兴尽悲来之感,上下片之间词意的转接十分自然妥帖。下片先以一“昔”字引出回忆,联想到旧日的纵情欢游,风光无限,但也只是微微一逗,并不展开叙述具体的人事,词意含蓄。随即又折回现在,淡淡地说“再睹更精妍”,一个“更”字,流露出一丝物是人非的伤感。“傍柳阴,寻花径”,亦实亦虚,既是实写其漫步徘徊于柳阴之下、花径之间,试图寻访旧日欢乐的痕迹,同时又是借指其问柳寻花,“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周邦彦《瑞龙吟》),但“空恁”二字,表明结果都是一样,全归于徒然,旧人旧事,皆如前尘梦影,无迹可寻,自是无奈口吻。“乐游雅戏”三句,亦同前引周邦彦词中所谓“惟有旧家秋娘,身价如故”的意思相仿佛,谓此地仍有娇艳风流之人、纵游欢会之事,似乎一切都和过去一样。实际上是说真正不一样的是自己的心情。“仗何人”四句,是下片主旨,亦是全篇结穴。经过多年仕宦在外的飘零生涯,自己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歌酒情怀”,只能辜负佳人美意了。这几句语意苍老,饱含人世沧桑,而出语平淡,的确是中年人的口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柳永中年以后,一官所系,驱驰四方,尝尽羁旅愁情,因此每每当他回忆当年旧事时,总免不了生出无限惆怅之意。而当此故地重游之际,更是平添了数重悲凉之感,像他的《少年游》中“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长相思》中“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等词句,实际上与此词一样,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感受。
透碧霄·月华边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