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乐·艳阳天气原文
夜半乐·艳阳天气
柳永
艳阳天气,烟雨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
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
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
度绮燕、流莺斗双语。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
抬粉面、韶容花光相妒。
绛绡袖举。
云鬟风颤,半遮檀口含羞,背人偷顾。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
对此嘉景,顿觉消凝,惹成愁绪。
念解佩、轻盈在何处。
忍良时、孤负少年等闲度。
空望极、回首斜阳暮。
叹浪萍风梗知何去。
夜半乐·艳阳天气赏析
这是一首长达一百四十五字的慢曲长调,词凡三叠,曲尽形容出春日风光和羁旅情怀。第一片与第三片皆为写景,只不过一写自然美景,一写婀娜佳人而已。柳词写自然景物,常以铺排细致而见长,此词亦是如此。发端三句,是笼罩前两片的总体概括。“艳阳”,点时令,“烟细风暖”,是人的直观感受,“澄朗”,是全景式的印象。以下景语,由“凝伫”生出,都是“凝伫”之人眼中所见。一“渐”字,直贯而下,领起后七句,且十分精细体现了春色渐至人间的步伐。杨、柳、桃、李,这些“佳树”,或枝浓叶翠,或浅红微绽,簇拥装点着精美的亭台。而亭前树畔,绮燕双飞,流莺斗语,贴地争飞的娇影和呢喃软语的莺声,无不洋溢着春之气息,令人目不暇接。次阕写人,亦是“凝伫”者眼中所见之人。少女群从,踏青游嬉,“蹑影”二句,写其缓步行于花阴的举动,“抬粉面”句,谓其容颜秀丽,不仅“羞花”,且足令花生妒意。“绛绡”四句,写其娇态,是传神处,写出小女孩儿家那种欣喜、娇羞、天真之情。“竞斗草”二句,写其嬉戏之状。前两阕,极力描摹春天景况,春色烂漫,春意融融,然而第三片之抒情却笔意陡折。“嘉景”一收,将上文收束干净,“顿觉”一转,引出“愁绪”二字,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中的前两片属“乐景”,实则是为后片的哀情作铺垫与反衬,情与景的强烈反差和失去平衡,反而能起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念解佩”句,是“愁绪”之由来,“忍良时”句,是当下的无奈,结句“空望极”以下两句,是“愁绪”和无奈中的感慨,全词便在这一声浓重而悲凉的慨叹中结束,余音袅袅,似乎预示着漂泊生涯的无定无准、永无尽头。
这首词对景伤怀,以铺叙之笔展现漂泊羁旅之感,不过平心而论,它还不能算是柳词中的上乘之作。从结构上来看,一、二片写景写人,第三片抒情,仍不过是传统的上景下情的双调词结构,只是把景这一部分加以放大成两片而已。短小的令词或一般双调词采用这种结构,尚可不失工稳匀称,可收委婉含蓄之效,而长篇巨制的慢词仍是如此,便稍觉平板,不耐咀嚼了。就描写而言,对景物、对游春女子和内心愁绪的描绘,都是在平面上展开的,缺乏纵深感,过于平铺直叙。这和后来周邦彦词中,以时空之跳跃转接来组织词意的手法相比,就显得有些稚嫩了。另外,“舞腰”、“垂杨”,未免累赘,“浅桃秾李”,未免俗滥,词中的这种堆砌之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俗,固然并不足以成为柳词之病,缺乏动人的感染力,却无疑是艺术作品的致命伤。我们选录此词,也正是希望读者能对柳词手法的得失及其表现,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培养正确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和见识。
夜半乐·艳阳天气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