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赏析-宋代关于羁旅愁思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08:08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原文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销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赏析-宋代关于羁旅愁思的古诗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赏析

《竹马子》之调,首见于《乐章集》,当为柳永创调。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格调沉郁苍凉。或据下阕中“江城”、“南楼”之语,谓作于湖北武昌,从词中所述景物风光来看,不是没有可能,但现存柳永行迹中并无关于武昌的记载,这种说法目前也只能是一种假设。作于南方倒是可以肯定的,而怀念的对象则是汴京城中的一位歌伎。上片由景入情。起处三句,写登临之地。残壁废垒之上,一座孤亭,“旷望”,可见视野的开阔。“荒凉”、“危”、“旷”等,都是与人物心境有关、经过精心挑选的字眼。“静临烟渚”,写亭下洲渚,笼于风烟之中,见出孤亭之高和环境的静寂。“对雌霓”三句,写天气。“雌霓”本指色泽稍暗的彩虹,在这里只是为了和下面的“雄风”相对,实际上就是指彩虹。“雄风”,用宋玉《风赋》之语,指清凉雄健之风。这两个对句,工整流丽,气韵清健,给人以开朗阔远之感。“微收烦暑”,是“雨”和“雄风”给人的感受,夏日的炎威已渐渐消减,说明这是夏末秋初之时。故而下面“渐觉”三句,就很自然地转写初秋的节候。“渐觉”二字一顿,“一叶惊秋,残蝉噪晚”,从个人感受中写出了由夏入秋的时序变化过程,前者是视觉形象,后者是听觉形象。“素商时序”,则是上述感受的总括。时令虽只是残暑,但情感氛围却似乎在向深秋靠拢,这也体现了词人心理的一种趋向。“览景”句是一篇之枢纽,“览景”二字,收束上文对景物时令的描写,“想前欢”三字,则引入了情感的抒发过程。于是前述望秋先殒之叶和残蝉凄苦之鸣,就都具有了人格含意,仿佛也成为作者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了。“前欢”,既指京城中的佳人,也是指两情相悦的种种欢情往事,而无论是人、是事,对于漂泊江南的游子来说,都如同“神京”那样遥远朦胧、可望而不可即,皆成过眼云烟了。上片过拍这三句,写得曲折委婉,言近旨远。下片“向此成追感”,紧承“想前欢”而来,“新愁易积,故人难聚”二对句,精警无匹。“新愁易积”,暗示着故人难忘、旧愁难排;“故人难聚”,暗示着别离愈久而新愁愈发连绵不断。往复回环,很具有情感表达的深度。“凭高”二句,远承上片之登临,近承下片之“追感”,以“尽日凝伫”之动作体现了“销魂无语”的神情,“赢得”二字,更是无限苍凉感慨之意。“极目”以下五句,以景结情,内心凄苦既无法言表,极目望去,又是一派萧索的秋暮景象,暮霭、归鸦、角声、残阳,这些物象所具有的萧索悲苦的情调,正与主人公销魂痛苦的精神状态相合,游子落寞孤独之情尽显无余。故不得不像柳永另一首《曲玉管》词中所说的那样,“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了,此词更衬以悲咽的画角之声和残阳如血之景,把“销魂”之意写到了极处。此词起、结二处俱是写景,上下片之间抒情。或由景生情,或融情入景,情与景的衔接十分紧密,转接妥帖自然,结构富于变化而意脉流贯。词中的情感抒发也基本上都是虚写,并没有像其他词那样,对于往事或佳人作过于具体的描绘,只是侧重从自己的角度渲染离情和痛苦,因此也显得格调清朗不俗,甚有雅致。

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赏析-宋代关于羁旅愁思的古诗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更多柳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