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长川波潋滟原文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柳永
长川波潋滟。
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携书剑。
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
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赏析
此词当是柳永漂泊于江淮一带时的作品,所写的仍是逆旅中的愁苦之情。一部《乐章集》中,这类词数量颇多,但让后人惊异的是,篇篇都很能经得起讽咏,并不令人觉得雷同乏味。这首词上片由景入情,下片却全写行程,并没有花太大的篇幅去描写愁绪而愁绪自见,这是与其他词稍有差异之处。起处四句写景,“长川”即指淮河,“波潋滟”,是春水盈盈之状。“楚乡淮岸”,点明地点,“迢递”,点明羁旅。“一霎”二句,写水中沙洲和岸边青草,春雨染春草,既写出了江南春雨的滋润,又写出了芳草的青翠欲滴。白居易《早春忆微之》诗中虽有“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微”之句,但白诗尚有春寒之意,而柳词却给人以优美清新、心旷神怡的感受,取景虽一,韵味却别。如此好春,本应拂花寻柳,怡赏春色,但在落魄游子的心中,却全是一片凄苦之意,以下便着重抒发这种哀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即是通过情与景失去平衡所造成的巨大张力,来刺激读者的心灵,这种反衬手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驱驱”句,总括漂泊生涯,落拓江湖,书剑无成。“当此”二句,以“好天好景”对“多愁多病”,即是反衬之笔。虽有良辰美景,怎奈间关跋涉、身不由己,根本无心赏玩,只能轻易辜负大好春光了。随即逼出“行役心情厌”一句,总束上片,极有分量,表现了主人公厌倦烦躁的神态。下片续写“行役”,但时间已是薄暮。“望处”二句,以“沉沉”、“黯黯”表明时间的推移,由上片的白昼到下片的黄昏,同时也预示着游子前途渺渺、归期难卜的命运。这又是从正面以景见情的手法。“行侵夜色”,时间进一步推移,已至夜晚时分,亦是投宿之时了。“又是”二字,见出行役途中,宿于荒郊野店,已是屡屡如此,虽然经惯,但还是禁不住厌倦之情,或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又是”二字显现了出来。“认去程”三句,以平淡之语写至深之情。或认为“去程”是指这次行役的终点,不确。实则“去程”就是去“村店”之程,只不过是旅途中的一驿而已。“渔灯一点”,可见距村落不远。但是就算到了村落旅舍之中,又能如何呢?恐怕最多不过是倒头大睡而已,甚至禁不住这单栖况味而整夜无眠,也未可知。明日又将起程,不知何处才是终点。这个结句和柳永另一首《安公子》词上片结句:“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十分相似,语气虽同一平淡,但似乎此词之中,悲凉凄苦、空虚落寞的氛围更浓郁一些。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