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07:21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原文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柳永《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月下相思的词。词牌名《望汉月》,又叫《忆汉月》,宋初李遵勗、晏殊等人皆有同调之作,但衬字互有差异。欧阳修词中始名《忆汉月》,后来却成为此调的正名了。它原为唐代宫廷教坊曲,本意是写戍守边关的将士思念故乡的情感。但唐代以之写成配乐可歌的声诗时,如李绅“花开花落无时节”一首,便已和调名的本意有所不同了。这支曲子在唐代颇为盛行,白居易《对酒行》中即有“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的诗句。北宋时此曲入词为长短句。不过柳永此词之意旨和调名倒也不是全无关联。只不过望月的主体由戍边之人转变成为闺中思妇了。起句连叠三个“明月”,显得很有民歌风味。月本自圆自缺,然而古人偏爱将月之圆缺与人间之离合对应而观之。这以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二句最为著名。但此词的角度却稍有不同,取意于月之“乍圆还缺”,一月之中,月之盈满不过一日,而剩余的都是缺月之象,词中女子正是由此而联想到和情人的“欢会”,也如这圆月般短暂,匆匆小聚,又是经年的离别。“争奈”二字,透露出她那种满怀期冀又无可奈何的心绪。相聚之乐愈美好难忘,分离后的相思愁闷也便愈发令人感伤。读者仿佛看见,如水的月光下,一角小楼的栏边,一位孤独的少妇,正凭栏凝望,显得那么凄婉。去年的此时,大概她正和情人共倚危阑,同赏明月吧,可如今月色一如往昔,那令人魂牵梦系之人却不知身在何处,只能相隔千里,共此一轮明月。月色令人感伤,不看也罢,可长夜漫漫,辗转难眠,这般况味怎不教人魂断愁绝呢?通观全词,意思并不复杂,但通过层层转折与反复渲染,将思妇之情铺叙得颇为精细,值得玩味与推敲,词笔亦清丽可喜。柳永的一些小词在结构和笔势上常有慢词长调的法度,这首词便是其中一例。

柳永《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赏析-宋代关于青楼幽怨的古诗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

《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更多柳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