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18 19:35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作品原文】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 /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注释译文】

【注释】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赏析评点】

【赏析】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出处赏析

更多刘禹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