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申包胥哭秦庭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6-25 09:22

《无衣》申包胥哭秦庭

申包胥哭秦庭是一件著名的历史故事,《左传》、《战国策》、《史记》皆记其事,刘向《新序》卷七称申包胥为节士。故事发生于公元前506年。

申包胥和伍子胥都是楚人,本来相友好,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自己逃亡在外时,曾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覆灭楚国。申包胥说:那您就去尽力而为,不过您能覆灭它,我一定能复兴它。

伍子胥逃奔到吴国,和孙武共佐吴王阖闾伐楚,两军在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展开激战。阖闾的兄弟夫概王抢先进攻,楚军正在烧饭,吴军赶到,楚军奔逃,吴军居然吃了楚军的饭又去追击。经过五次战斗,终于攻入楚国郢都,即今湖北江陵境内。伍子胥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下。

楚昭王徒步渡过睢水与长江,进入云梦泽,睡觉时被强盗以戈袭击,王孙由于用背去挡,被击中肩膀。楚王逃到郧地(在今湖北安陆),楚国大夫钟建背着楚王妹妹季芈跟了上去。郧公辛之弟斗怀欲杀楚王,说:“平王杀了我父亲,我杀死他的儿子,不也是合理吗?”幸被斗辛所劝阻。后来昭王又逃到随国。

这时申包胥往秦国乞师求援,说:吴是封(大)豕长蛇,一再吞食上国,我们的国君现流离在丛林之中,吴国的不知满足的本性,对秦国也是祸患,乘着吴国还未安定,君王也可平分楚国,如要仗君王的福泽抚临楚国,楚国世世代代会奉事君王。这是婉转的说法,实际是以卑词屈情打动秦王(秦哀公)。

秦王派人安慰申包胥,要他先安歇一下,对他的要求和大臣商量一下再说。申包胥说:敝国的国君还流离在草莽丛林之中,没有安身之处,下臣哪敢安心去住宿。便身靠庭墙,日夜哭泣,七天不喝一勺水,神志昏迷。秦王急了,连忙将他救醒。秦王为他赋《无衣》之诗,申包胥叩头九次然后坐下。接着,出动兵车千乘,士兵万人,由秦国的子蒲、子虎两员大将率领,后来秦、楚两军在稷地会合,大败吴国的夫概王于沂地。

昭王复国后,便论功行赏,其中有王孙由于、钟建、申包胥、斗怀等多人,昭王叔父子西说:应将斗怀去掉,因为他曾经想杀死昭王。昭王以“大德灭小怨”的道理来疏导子西,因为斗怀最后还是听从其兄劝阻,未将昭王杀害。

申包胥说:我是为了国君,不是为了自己,如今国君既然安定了,我还希求什么?而且我很恨子期(斗辛之父,为平王所杀)的自恃有功,贪求无厌,难道还能学他?便逃遁不再受赏。

楚王打算把妹子季芈嫁人,季芈说:身为女子,应当不让人接触,我已经给钟建背过了。昭王只得将她嫁给钟建,并任钟建为乐尹。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回《泣秦庭申包胥借兵,退吴师楚昭王返国》,大体上符合正史,写得也很生动。

《无衣》申包胥哭秦庭

下面是秦哀公所赋的《无衣》原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三章略)

古代所谓袍指长袍,但士兵的袍稍短。衣中衬棉絮者为袍,贴身的内衣为泽,因为内衣是受汗泽,相当于现代的汗衫。军服的式样一律,表示军容整齐。后世即以军人之间的情谊称“同袍”或“袍泽”,以齐心击敌称“同仇”。

此诗首尾呼应,以同袍喻全军协力,以同仇喻一致对敌。但前人因申包胥乞师事时代很晚,所以产生疑问。王夫之《诗经稗疏》坚主是秦哀公答申包胥之诗。笔者以为此诗当是早期的秦国军歌,意气颇为激昂,秦哀公既然答应申包胥出师援楚,便以此诗来慰答包胥。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