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原文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咏史赏析
这首诗曾经引出一个故事:唐宪宗李纯(806—820在位),曾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多数人主张和亲,宪宗便背诵了戎昱的这首《咏史》,并对大臣们说,戎昱这个人如果还在的话,应该让他担任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之功,何其懦也!”意思是春秋时力主和戎的晋国大夫,他是一个多么懦弱的人呢!听了这番话,大臣们完全领会了宪宗的用意,于是就不再提和亲的事了。这个故事和戎昱的这首诗,最早是晚唐人范摅在他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中记录下来的,并且是可信的。
虽然对于历史上的和亲政策不能完全否定,但此诗的颔联“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对于和亲政策的某种屈辱的实质来说,还是击中其要害的,且不失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咏史作者简介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