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绫原文
缭绫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缫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赏析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一首。写这组诗时,白居易正担任谏官左拾遗,他以诗代谏写了这组体现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好诗。
要想准确地回答“在白居易的三千来首诗中哪一首最好”这样的问题,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却有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颇可寻味:即在白居易的上乘之作中,以女子为主人公者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人们稔知的《长恨歌》《琵琶引》《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等之外,这首《缭绫》则是以一个“女工”群体为主人公的。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双手疼痛难忍的“越溪寒女”,缫出了细丝,织成了在当时任何精美的丝绢都不能比拟的“缭绫”。再经巧手剪裁,制成广袖宜舞价值千金的长裙。然而宫中宠妃们对此却毫不爱惜,将这么贵重的衣裙随意扔在地上,踩在脚下……由此可见统治者骄奢淫逸到了何种程度!阶级对立又尖锐到何种地步!所以,此诗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更有难得的认识意义。
缭绫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市附近)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进士,曾任校书郎、赞善大夫等职。后因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上疏论其冤,为当权者所忌,贬江州。路中故有“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初贬官过望秦岭》)之慨。长庆时,出守杭州,又刺苏州。后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遂在洛阳宅中以诗酒自遣,也是他思想趋于消沉的时期。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后葬于洛阳之香山。
他身经八朝,终年七十五,作诗近三千首。这都是唐代诗人中少见的。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自己有完整的文学观点,并且通过创作来实践他的理论。他又是一位叙事诗的高手,《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说明诗人织造故事的才能。其他作品,也由于故事性强、形象鲜明、音节流畅、语言优美通俗这些特点,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作者对作品中的事物又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那些苦难无告的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缚戎人等,都寄予同情心和正义感,因而取得了人民的共鸣,连当时的日本、朝鲜、契丹也争相传诵,甚至以百金换诗一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对当时处于阴暗屈辱地位的妇女,常常以人道的观点,为她们作沉痛的呼号,并且在他的诗中占着一定的比重。中所选的五首诗,琵琶女和《宫词》里的宫女即占其二。《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先为儿子之妻,后为父亲之妾;先为消遣品,后为牺牲品,也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人格和生命,即使像杨贵妃那样,也是没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