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鸿雁》哀鸿与黄鸟
古人诗文中,常以哀鸿比喻悲痛苦难、流离失所的人。这一语词的来源,出于《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这首诗是服役者为其主人筑墙建宅,有愤而作,诗中以鸿雁自比。为了服役,只得振动双翅,飞向田野,同伙的都是可怜的苦人儿,连鳏夫(老而无妻)寡妇也不能幸免。经过辛苦的操作,终于筑成了百丈的高墙,可是自己又到哪里安身呢?鸿雁在空中嗷嗷哀叫,明白的人,说我们辛苦,昏庸的人,反说我们胡闹。可见这些服役者确曾发过牢骚。
这个时代是人不人的时代。《周礼·秋官·朝士》:“凡得获货贿(财物)、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这里的货贿、六畜,指遗失的无主的,人民指罪犯、奴隶、逃亡的人。得到以后,就交给官府,重大的归公家,微小的归私人。一说“人民”指七岁以下幼儿,那就是当奴婢用了。所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奴婢是当做劳务工具的。
《左传》昭公七年,记楚庄王建造章华宫,陈无宇的守门人逃到章华宫里,陈无宇便想入宫逮捕。这个守门人便是奴隶,可见当时奴隶有逃亡的。《尚书·费誓》说:“臣妾逋逃。”注云:“役人贱者。”也是指奴婢想逃走。
《小雅》中还有一首《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诗写人民离乡背井,来到他国,却又受尽剥削和欺凌,觉得还不如回到本土去。这里的黄鸟指黄雀,《周南·葛覃》的“黄鸟于飞”指黄莺。诗的开头,和《魏风·硕鼠》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相同。诗中人离国时或非逃亡,但原来必对本国有不满之心,这时等于是流亡者了。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痛恨本国的硕鼠逃走了出来,逃到外国来又遇着有一样的黄鸟。天地间哪里有乐土呢?倦于追求的人,他又想逃回他本国去了。”这是将诗中人也看做逃亡者。
《小雅》中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当时周王朝还稳固完整,但在《鸿雁》里,被奴役者的怨恨情绪已非常明显,在《黄鸟》里,则百姓先由对本国的不满而出走,后来流落天涯,又有归去来兮之思,只是本国不能再让他伤心了。
哀鸿遍野,黄雀在林,茫茫大地,无枝可依,唯有诗人借鸟兽为民抒恨而已。
注释
1、榖,落叶乔木,树皮可做纸,与下文“不我肯穀”的“穀”是两个字。穀即谷,是谷麦之谷,这里是养育的意思。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