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2 04:14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雁门太守行赏析

此诗虽然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场激烈战斗的全过程,但却并非是纪实之作,对其中某些字句不宜作泥解。据说王安石曾说过:“此儿误矣,方‘黑云压城’时,岂有‘向日’之‘甲光’也?”对此,被讥为“宋老头巾不知诗”(杨慎《升庵诗话》卷十)。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段佳话:元和二年(807)秋,韩愈为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李贺以歌诗谒韩愈。适逢韩愈“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援带,命邀之”(张固《幽闲鼓吹》)。

与王安石的看法不同,薛雪曾称赞“黑云”两句为“千古妙语”;至于全篇更被推为“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沈德潜语)。

今天看来,这首诗虽带有想象成分和浪漫气息,但却不是那种脱离现实的无的放矢之作。在它脱稿的元和之初,河北一带正是藩镇割据、战氛弥漫之地。诗中出现“易水”和“黄金台”等字眼儿,正是诗人对以死报国将士的激励和对朝廷能够纳贤重才的热切希望,可谓用心良苦。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赏析-唐代关于边塞之音的古诗

雁门太守行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他的诗被后世广为流传,“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传诵不已,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

更多李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