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赏析
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游子思乡的名篇。全篇看虽然不失为好诗,但它的知名度之高主要是依靠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所致。这一联的好处,除了李东阳所云“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怀麓堂诗话》)之外,就是梅尧臣和欧阳修的一段对话中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以此联等为例,说明“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详见欧阳修《六一诗话》)梅、欧对话所涉及的,是有关抒情诗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见于言外”和胡仔所说的“意在言外”是一个意思,都是说诗的真意在语言、文辞之外,语意含蓄,言外之意由读者自己体会。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诚如许多论者所指出的,由于文字精练,了无闲字,十个字写出了六种意象,其含义本来就十分丰富和密集,但它留给读者想象和体悟的空间仍然十分宽广。比如,板桥之霜的言外之意是春寒料峭,霜上的“人迹”又说明有早行者。至于这早行者是何许人、到哪里去,更有想象不完的空间,所以就耐人寻味,传诵不已。
商山早行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813?—870?),字飞卿,原名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年轻时才思敏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于八叉手间就写成,故有“温八叉”之号,但行为放荡佻㒓,出入歌楼妓院,“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他的才华,多半消磨在这些生活中。又得罪权贵,其终身未中进士或与此有关。常为人代笔,以文为货。曾两为县尉,终于国子助教。
世以温李(商隐)并称,但温实不及李,或许因其行为有某些相似处,诗歌的倾向也有另一方面相通的地方。
他的诗,有的受六朝宫体的影响,用脂粉珠宝来装饰,然而也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那样的句子,一些吊古咏史之作,如《过新年》《五丈原》《过陈琳墓》《蔡中郎坟》《苏武庙》等,则意气苍凉,曲达心事。中选的四篇,恰好代表了他的写景、吊古、闺情这三方面题材。
此外,他又是晚唐词的专业作者,其成就和影响都在诗之上,曾被称为“花间鼻祖”,只是多在“鬓云欲度香腮雪”等所谓侧艳之词上下功夫。